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桂艳

  摘要:本文旨在论述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生发展
  
  学校教育要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电是每个数学教师所而刘的一个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那么,而临新课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新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展现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教学过程。教师如何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行为,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作为我们主要的教学原则,要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T作。首先,向学生说明人巨大的自主的学习潜能,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其次,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时代的要求,能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靠生硬的说教能左右的。还应该让学生在教学中去感受,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明确学习日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相遇问题”的教学,首先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其次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而;首先是两辆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生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促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r良好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情景
  
  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要关注到学生活动的各个方而,足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学生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是突出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标志。
  为学生创设积极活动的情境,让其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做学生情感的楷模。教师应注重自己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和激励的作用,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持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这样长期感染学生,就能使学生在老师情感的熏陶中,逐步强化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就会越来越喜欢数学的学习。其次,对学生施以爱。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转化为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是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中,还包括有创设协作和交流的机会,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写作与交流,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在协作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表现自己、理解他人、体验个人与集体合作的乐趣,同集体的伙伴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和解决困难,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这样,就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三、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
  
  学习的时间是衡量学生主体性发挥得如何的一个标志。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控制者、成绩的评判者,学生丧失了自主精神和独创意识。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方法、技术的问题,教学足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强调学生学懂、学会、会学,也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书、查找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同时形成能力,达到“会学”的层次。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活动时间,坚决摒弃“满堂灌”,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改变课堂E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掌握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建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往,特别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交往,尽可能采取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学习、集体讨论等学习形式,拓宽学习信息的交流途径,增强学生交往的实效。
  
  四、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主学习”的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起的作用只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成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以及培养学生多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以上是我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粗浅认识。“教无定法”,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必将呈现出更大的生机活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抚宁县榆关镇鸭儿峪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7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