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阅读一幅“活动”地图时的疑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艳

  初中地理新课程中的“活动”教材因其具有鲜明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学习方法。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师生双方均感受到“活动”平台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地理信息图件方面的强大功效。白玉微瑕,我们在使用一幅“活动”地图时发现了许多不便之处,现讨论如下。
  人教社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行政区域第一节《北京》(P24)的活动从内容上属于技能训练型,从处理方式上属于课堂探究类。此“活动”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读透P.24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最终由读地图总结出我们历代建都北京的原因。问题设置清晰,由浅入深。但是图6.3却不能很好地承载任务的完成。
  我们先来看此图第一节《北京》甚至在整个第六章认识省级行政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社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旨在通过对四个典型省级行政区域的学习来掌握省级行政区域的基本学习方法。第一节《北京》的区域特色非常明显,它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城市职能与作为全国工业中心的上海截然不同。新教材侧重从地理的角度关注北京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这种科学新颖的人地观念是新课程的重要学习目标。因此作为开章之首的北京一节具有引领学生初步掌握省级行政区域学习方法的功效。其中,学会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是第六章的首要问题,这将为接下来学习评价港澳等区域的地理位置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P.24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承载着重中之重的学习任务。
  古人认为北京乃“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地理位置优越,因此长期作为政治中心。在课堂上我们采取学生自学、教师点拨的教学方法。可是每次学到这个内容总感觉学生自学起来吃力,教师点拨也不能一点就透。新课程中的好地图应该是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独力读懂读通。图6,3这样一幅重要的地图,甚至不能带领A层次学生领会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我们汇集了学生的困惑,在原图基础上整理出我们认为的理想地图。
  首先,活动1第(1)问!观察图6.3,描述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概念不清。“北京及其周围地区”中的“北京”是指图中所示的北京市区吗?那么北京及其周围地区都是平原。这显然不是教材要传达给学生的正确意思。不然的话,用了那么多的注释解释北京周围的地形区简直浪费。此题中的“北京及其周围地区”中的“北京”应该指北京市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范围,不是北京市区的范围。所以。应该把图6.1中所描述的北京市的轮廓迁到此图中来。这样,学生便可以清晰地看出北京及其周围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以便为下一步评价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作铺垫。
  第二,本图用6个注释介绍了北京周围重要的地形区。描述它们的富饶多产,能够源源不断地向位于中心的北京输送物产。侧重了古代交通要道的描述。疑点一:用古代交通要道及古代关口如居庸关等来描述北京交通位置的优越,是非常有必要和美好的,使学生感受到北京古老的文明。但是,这又是无力的,地理性非常弱。这些古代交通要道独立产生呢?还是因了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应势而生呢?显然是应势而生。学生读了这些注释之后,非常神往这些大道通向的富饶的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等,但是图上看不到了。所以应该加一幅小图展示北京及其周围的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关系。这样学生读起来就方便多了。
  第三,注释中出现了“黄淮海平原”这一地形区。学生误以为黄淮海平原是华北平原的别称。其实两者是不同的地理名词,所指范围不同。虽然新课程给了教师充足的发挥余地。’师生甚至都不用辨别两个地形区的差异,但是作为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百思不解为何出现生僻的“黄淮海平原”这样的地理名词。
  如果能够补充以上所列举的地图,那么学生可以很容易的读出:①北京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背靠群山,面向渤海,易守难攻。②北京西北是内蒙古高原,南面是黄淮海平原,东北为东北平原,处于东部中心位置,便于信息、物资流通。难怪古往今来北京能够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