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期待,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国琴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是学生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学生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才能让学生的心灵真正走入文本,才能诠释孩子们的悟性,释放着孩子们的灵性。张扬孩子们的个性,再现孩子们的创造性。
  古往今来,多少名人曾写下精辟之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和运用孩子们的阅读期待,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
  
  一、布白设疑,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
  
  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文本。如在进行苏教版第三册《有趣的发现》一课的教学时,我只把课文的前半部分呈现给学生:达尔文到一个小岛上去考察,发现小岛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岛上的昆虫要么没有翅膀,要么翅膀特别大。最后才把谜底揭开:原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所以不会被海风刮到海里淹死;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顶得住大风。所以也生存了下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就很容易被大风刮到海里淹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个奇怪的现象。学生的情感一直被文本所牵动着,这样设计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保持较强的“阅读期待”,课堂中孩子们精神集中,思维极其活跃。
  
  二、改变教学程序,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期待心理
  
  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取向。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生烦生厌,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陌生化,会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呈现教材的方式、讲解的方式、引导讨论的方式都应做到常中有变,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螳螂捕蝉》一文时,我先帮助学生通读课文,抓住文本中人物各自的利益与祸患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感悟,然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再分小组自由组合表演,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最后让学生上台当演员,台下学生当观众和导演。人物与文本的对话进入高潮,角色期待转变为自我展示,台上台下互动。台下导演点评,台上演员立即虚心听取并再次进入角色,这种多元化的阅读期待,更能够带动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潜心品味文本。
  
  三、改变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产生新的阅读期待
  
  一些措辞精美的文本,配上音乐后,更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在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去“赏”。从而在思想上达到和文本的共鸣。如教学完苏教版第十册《二泉映月》一文后,我又上了一堂欣赏课,利用课件先让孩子们欣赏二泉映月的景色,让学生运用义中的词句说说眼前看到的景,体会二泉映月景色的秀丽美:其次,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的曲子,并从文中找出词句体会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感受曲子的凄凉美;最后再让学生读读全文,体会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整课教学中,我不断变换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从而使学生主动地一遍又一遍地去研读、吟诵文本,从而产生更深刻的感悟。最终在思想上、情感上和文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四、张扬个性,保持学生的阅读期待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开发它们的潜能。发展个性。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阅读期待”的千差万别,不能把学生的阅读期待统一定式。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阅读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个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篇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不同阅读体验,这样才能保持学生良好的阅读期待。
  
  五、课外拓展,延续学生阅读期待
  
  “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一节课40分钟,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阅读期待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要延伸到课外。我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后,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其他故事,并进行交流。学生对故事本来就比较感兴趣,再加上学习历史故事的劲头在课堂中被激发出来,所以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了《上下五千年》里的故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黄帝大战蚩尤》《周武王讨伐商纣》《大禹治水》……这些散发着古老韵味的故事如涓涓溪流淌进学生的内心深处,给了他们文学的滋养以及灵魂的洗礼,难怪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要举办“故事会”。并且还动情地说这些故事让他感受到了喜和悲,学会了真和善。这类拓展性、自主性作业促使学生能在课后也保持着强烈的阅读期待。同时也为以后孕育精彩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叶圣陶先生不止一次说过:“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阅读量。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指导他们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利用阅读期待,营造阅读氛围,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继而促进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强烈的阅读期待既激发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又拓展了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它能在阅读教学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