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的早慧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淑霞
丁丁(化名)是我班刚来的一个孩子,爸爸妈妈忙于生意没时间照顾他,从小由爷爷负责教育,奶奶负责生活护理,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虽然才三岁多,却识文断字,―般的读物根本难不倒他,能非常流利地朗读。背古诗、说英语、学唱戏,俨然一副小神童的样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却发现了各种问题:大肌肉动作不协调、不爱动手、不知道遵守班级纪律等……他真的早慧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对丁丁进行了追踪观察。
一 场景实录
实录一:在一次外出旅行的途中,欢呼雀跃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坐好。出发了,路上丁丁对路边的广告牌最感兴趣,能把认识的字准确无误地读出来,这是“柴油机场”、那是“动物园”等,然后就坐在那里很安静。而其他的小朋友则问个不停,有的问:“老师,这些路灯亮了一晚上累不累啊?”还有的小朋友忽然发现了新大陆:“老师,外面的树也在跑!”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而丁丁却很少插言,默默地坐在一边。
实录二:早锻炼时间到了,老师组织小朋友站队,很多小朋友都站好了,可丁丁却缩在后面,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哪里。“丁丁,你还记得自己是哪一组吗?”老师说了几遍,丁丁依然歪着头问:“你说什么?”老师只好过去拉着他的手帮他找到位置。来到户外,玩滑梯的时候,丁丁玩了不长时间,就坐了下来,老师让他去活动活动,他摇摇头说“不爱玩”。
实录三:班里设置的阅读区中,老师请小朋友来讲《上床睡觉》这本书。丁丁指字读:“小蛇上床去睡觉,狮子上床去睡觉,斑马上床去睡觉,河马上床去睡觉,大象上床去睡觉,砰!动物全都住院了”。丁丁一字不错地念完了。别的小朋友在讲的时候却有了不同的版本。哲哲:“小蛇唱着歌去睡觉,斑马拿着布娃娃去睡觉,狮子拿着书去睡觉……”明明:“小蛇上床荡秋千,斑马上床玩布娃娃,狮子上床去看书……”有的孩子还有不同见解:“老师,到那么高的地方睡觉多危险啊,它妈妈怎么不管呢?”……
二 实录分析
分析一: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热切地指出“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以巨大的潜能洞察着世界。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思维也应该是无拘无束开放的。一些我们成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对于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仅三、四年的孩子来说,一切却又是新奇的、需要探究的。“水为什么会流动?”“雨点是哪里来的?”等等……自然引发他们无穷无尽的求知欲。孩子就在这自由探索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成长,而丁丁却对这些视而不见,更多的去关注那些毫无生命力的汉字,靠自己的记忆去辨识。虽然孩子的认知多了,但孩子的思维方式却被禁锢了。很多时候丁丁眼中没有天真,没有快乐,却多了一份小大人的沉稳。牛顿不是根据自己的记忆从书本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是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受到苹果落地的启示。想一想对丁丁的教育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分析二: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语言、认知、记忆固然重要,动手能力、运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智能。“听过就忘记了,看过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而孩子正在动作发展的关键期,更不能忽视。丁丁的爷爷过多重视了孩子的文化学习,没有精力带孩子到处去玩,丁丁的动手和运动能力相对滞后,同时也影响了他的性格。老师提出的指令,别的小朋友能做到,而丁丁却不明白,说明他虽然能读书但不一定理解。认字多,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出色,孩子语言的学习只有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在与人的交往中才能不断提高和发展。
分析三:阅读是指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从丁丁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出,丁丁不注意对画面的观察,思维受到文字的很大限制,而其他孩子在刨编、想象力的发展方面更优于丁丁。
三 启示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应促进儿童认知、语言、身体、社会、情感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这种以智力开发、识字为特色的教育,往往只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完全忽视了儿童自我能力的培养和积极情感的体验。这实际上是一种“拔苗助长”的短视行为。研究表明,大量的专门用于辨别和记忆的活动、长时间的技能训练,固然能使儿童的知识、技能日益丰富,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未必与日俱增,甚至相反。超前学习虽能产生短期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儿童上小学三、四年级后优势明显消退,容易出现厌学、学习兴趣下降等情况。
一句“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家长增添了压力,教育从0岁启动更是人们的共识。但是孩子成长有他的规律,早期教育更是一门科学,不要让孩子承受太多属于成人的东西,把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