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定位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祥亚 贾长云 杨成

  【摘要】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在介绍“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新要求”和“江苏省对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指导意见”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淮海工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由此进一步指出了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坚持的共性发展定位。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建设;定位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11―006244
  一 引言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信息科技已成为现代科技的核心和主流,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样,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包含教学、管理、科研等领域的信息化,然而高校是教育教学类组织,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使命,这决定了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该是教学信息化建设。淮海工学院作为一所江苏省属教学型本科院校,由于地处苏北,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全国高校中只属于中等水平,淮海工学院和全国大部分普通高校一样都应要从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出发,在充分研究国家和地方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明确学校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定位,科学制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健全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才能提升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进而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二国家和地方政策层面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
  新要求和指导意见
  1 国家层面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新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预期。“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纲要”第四部分“保障措施”涉及高等教育较多,共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内容强调: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更好地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六十一)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纲要”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阐述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是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前沿,更应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尤其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强化信息技术系统应用”方面要强化研究、创出新意、建立模式、提供示范。
  2 江苏省级层面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指导意见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苏教高[2011]12号)第一部分“明确教学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与总体要求”第三条“教学信息化建设具体目标”明确指出:要不断完善各高校教学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教学管理与服务效率;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教学信息化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立数字化的教师教学支持与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及素养……。全省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部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江苏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处于领跑地位,《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全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说同样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就淮海工学院而言,作为一所地处苏北、以培训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教学型本科高校,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全国高校中属于中等水平,学校更应该按照“意见”的要求,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加快建设,力促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争取“十二五”末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达到江苏省内乃至全国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
  三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给高校带来的影响与变革是一个值得关注与探讨的深刻课题,信息革命一定会给人类社会和高等教育带来重大变革。21世纪的高等教育肯定是会有巨大的变化,这一点没有异议。但它会如何变化?这又是一个难以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但主要变化特征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变化使高校任务和功能在改变
  信息化、信息革命给传统高等教育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未来高校必须要完成下面这些任务和功能:要更好消除教育界的“数字鸿沟”,高校信息化要能给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带来更多的和同等的教育机会;教师在未来高校教育中将成为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一极,是学习者的伙伴;在未来教育中,正规教育与大众教育、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教育需要得到学校的重视,实现共同发展。
  2 高校教育信息化必将实现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共存
  基于信息(特别是网络)技术产生出许多新的教育模式,如e-learning、e-college、e-university、e-degree等。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面对面”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战。新的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灵活性与方便性,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等,但它缺少面对面的交流,新的陌生的学习环境造成的困难等不利因素。教育模式互补性特性决定了未来的教育应当也应需要多种教育模式并存。
  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技术的采用必须要提高教学效益
  由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层出不穷难以预料。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又将带来许多新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将使网络教育真正实现“4A”模式,即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智能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智能化、沉浸式的网络教育与面对面的现场教育缩短了距离,未来的高等教育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不管未来高等教育使用何种技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效率和质量,其中提高质量是根本。衡量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建立起来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设施和新的管理方式”是否成功,唯一的检验

标准是:是否提高了教育质量、是否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四 淮海工学院(HHIT)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普通高校应坚持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定位
  1 HHIT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为:校园网建设水平已达到了江苏省内同类高校“较先进”水平,校园网实现了“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有线网络整体无缝覆盖,部分教学楼宇实现了校园网无线接入;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在江苏省内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为教学服务的应用子系统作用日益得到彰显;基于校园网的DNS、E-MAIL、WWW、FTP、DHCP、BBS等各项基本网络服务得到了重视,相继开通了VPN、PPTP等服务;开展了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建设有OA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汇文图书馆管理系统、招生录取系统、教材管理系统等教育系统30余个;新建了教学视频VOD点播系统、升级了邮件管理系统;近一步改善了多媒体教学的环境,多媒体教室座位绝对数和百名学生拥有数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十一五”期间,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2 HttIT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有的问题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学校地处苏北,“十一五”期间学校教育经费一直紧张,江苏省教育厅拨款有限,连云港市财政也投入微薄。在有限的资金下,学校领导还是统筹安排各类费用,拨出了一定比例的资金来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但和江苏省内一流高校相比,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相距甚远,即便和江苏省内同类高校相比,教育信息化投入也是“捉襟见肘”。
  (2)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建设定位上“重”管理“轻”教学
  学校各个部门的所有信息化建设项目都是独立实施的,在信息化规划中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和需求缺乏全面和充分的摸底和设计,不能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所以难以有效地指导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工作。
  在信息化建设定位上,学校过度重视互联互通等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及管理办公类事务的信息化投入,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教学”核心工作紧密性不够,信息化建设项目对师生的影响力也不够,学校在“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信息技术系统应用”方面投入和建设力度不足。
  (3)“信息孤岛”问题严重,信息化应用系统缺乏集成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学校的“教、学、研”资源数据库一直在做“加法”,目前有多种C/S架构的系统在同时运行,这些系统的信息共享效率低、资源交换频次少,数据标准迥异,“信息孤岛”问题严重,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对各类资源库进行有机地整合。
  由于存在信息资源“孤岛”,再加上各教学应用系统开发平台不同(平台没有统一规划的访问接口),因此各系统应用整合、资源共享困难,系统之间缺乏标准化集成。学校内同一个用户,进入不同教育类应用系统,需要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甚至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
  另外,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在管理机构、管理队伍、运行服务机制等方面有待完善,如:数字校园建设中心的机构定位、岗位配置、职责职能方面: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人员配备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学校信息化建设专职人员不够,建设规模、质量和效益不能满足学校教育发展需要。
  3 普通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坚持的发展定位
  淮海工学院地处经济和教育发达的江苏,但又位于欠发达的苏北,决定了其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基本上能反映全国大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其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高校教育信息化主要应包含教学基础平台、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管理等的信息化,高校信息化建设主导部门要能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要能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育内涵,创新教育模式,促进教育资源有效利用,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教育信息化最终任务是要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信息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进而最终促进教学现代化的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可概括为:要坚持“以技术进步,为教育增辉添色;用服务升级,助教学改革创新”的建设理念,应本着“技术环境是基础,教育资源是核心、系统应用是关键”的建设原则,一方面要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学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另一方面也必须要重视“数字学习空间”、“数字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教学信息化设施与资源的使用效益评估”等软环境建设,以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根据国家、地方政策层面对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要求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从HHIT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推演,笔者认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强化下面几项工作。
  (1)推动数字化校园学习空间建设
  高校要构建学校数字化、交互式学习系统与平台,建设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为一体,支撑“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研讨课”等当前大学教学新模式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建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社区网站、学习网站与学习软件资源,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师生通过网络开展教学互动、教学辅导、教学测评等活动的要求,帮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率。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和课程学习的需要,通过增加公共机房、降低网络资费、提供一定的免费上机条件等具体措施,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进行网上学习,提高教师使用课程网站、流媒体等网络教学手段支持教学的能力,努力建设生动活泼的能促进学习者交互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E-learning教学交流平台和数字化学习空间,为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
  (2)推进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学信息资源将日益成为高校重要的办学要素、无形资产和不可复制的财富。高校要加强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受益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其具体目标为:加强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集名师、教学设计师、技术人员等多群体的建设队伍,共同设计和研发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名师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大学校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建共享力度,按照多方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原则建立统一、规范的校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中心,实施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应用,积极参与高校间数字教学资源共享联合体建设,不断推进高校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
  (3)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要求高校需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授课方法,丰富课外学习资源,努力促进信

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高校应建立网络教研平台,支持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还要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要搭建校企之间信息化交流平台,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和课堂,要实现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深入教学、深入课堂。
  (4)提高教学信息化设施与资源使用效益
  高校要紧密联系教学及科研实际,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出发充分合理利用学校已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和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综合优势,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设施与资源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管理和评价制度,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与结果的监控与评估。进一步提高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5)不断强化师生教与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
  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需要信息化建设的高水平,同时也需要师生教与学信息技术应用的高能力。高校需要创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内容、方法与形式,要依托各级各类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支持体系和教师教育网络培训平台为高校教师提供多种信息化教学的培训课程,开展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及教师自主培训等。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应参加一次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与学习,进而提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重的质量。
  与此同时,高校要强化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面向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报告会、公选课或媒体宣传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学生应具有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结语
  定位决定未来,好规划才会有好发展,高校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调研,认真做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要不断创新信息化建设决策、投入、管理、评价机制。通过规划建设,高校要建成一批标准规范、应用广泛、作用突出的网络信息应用系统,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要拥有一批特色明显、内容丰富、高度整合、充分共享的信息资源,努力实现网络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的大融合;要建立完善高校信息化规范与标准编码体系并推广实施;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机构,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服务与保障机制;要高水平培养出一批管理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信息化骨干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4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