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影响目标达成因素及评估原则的分析,提出了简易、实用、可靠性强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关键词]高职 教学质量 评估
  [作者简介]宋专茂,广州大学高职教育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40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体制日益多样化,建立科学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已刻不容缓。
  
  一、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依据
  
  教学的质量通常被定义为教学达到既定要求或培养目标的程度。这就是说,教学质量的评估是以教学活动实际达到的状态同预定培养目标相比较,从而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毋庸置疑,教学质量的评估离不开目标的确定,因为教学目标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从高等教育的现有功能分类看,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合社会一线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其具体含义可表述为以下几点:(1)建立在高中文化基础之上的,为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承担将设计、规划、决策、规范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以及对社会生产或服务产生具体作用的高级技术型人才;(2)使受教育者具有为适应一定社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3)使受教育者具有特定岗位工作的比较系统的实际操作知识、操作技能和技巧;(4)使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基本素质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5)岗位工作技能培养的系统性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足够性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特征。基于对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上述认识,在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的过程中,不能不关注诸如岗位操作技能培养的系统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恰当程度等,并应在指标体系结构上给予合理的反映。
  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后,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影响培养目标达成的主要因素,这将为建立评估系统的具体结构和指标内容提供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是校园基本建设、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实训场地、实验设备与图书资料等。校园基本建设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不言而喻。鉴于师资队伍是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高职教育以培养社会一线岗位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教师所任教专业的社会岗位实践经验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状况的了解,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所应重视的主要环节之一。管理水平是管理者素质和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程度的综合表现,它既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能起阻碍作用,这依管理队伍的素质和管理制度的优劣而论。实践表明,无论是办学条件的改善,还是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抑或是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都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既然培养学生岗位操作技能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验设施、实训基地必然是开展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实验设施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开设条件,实训基地则指培养专业所面向的能够承担学生技能培训任务的社会岗位或准岗位(如实验性或模拟性社会岗位等)。此外,图书资料、教学辅助工具等也是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构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过程中,上述因素都应该成为必须考虑的内容。
  
  二、构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1.完备性原则。根据评估学原理,一个评估系统的指标体系所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应当包含或者覆盖评价对象的全部本质属性。高职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质量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蕴涵的属性范围极为宽广。对它的评估,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疏漏其他。就评估内容来说,对目标所包含覆盖的全部内容,要尽力反映,至少不能遗漏其主要部分。例如,评估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就应同时从教学业绩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着手。这就是说,在评估过程中不能只看一些体现教学业绩水平,如学生的学习质量等,还应看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包括为确保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领导班子、教师队伍、生源、经费、设备等。一般说来,教学业绩是通过教学过程产生的,是教学过程的综合反映。教学过程质量是源,教学业绩质量是流,前者决定后者。如果忽视对教学过程质量的把握,那么教学业绩质量的评估就难以做到客观、准确了。因此,在评估过程中,应将业绩质量同过程质量联系起来,使二者互为映照,彼此关联,共同对教学质量作出切合实际而又全面的评估。
  2.实用性原则。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增加评估的维度和有用信息的提取量而做到完备、精确,但需要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代价。因此,所编制的评估体系,应在保证评估目标能够得到体现的前提下,力求简易,以较少的指标反映尽量多的信息,做到少而精,疏而不漏,并最大限度地少列主观色彩太浓厚的综合性指标。这样评估起来,收集信息方便,费时少,主评人员容易掌握,便于配合,减少误差,从而既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又使评估体系达到简单、经济、实用的要求。
  3.现实性原则。从现实情况看,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仍属于弱势,但其生命力在于它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联系紧密,对企业、行业等社会办学资源的利用是其发展的方向。因此,在编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时,不能把视角局限在静止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已有业绩上,而应同时考虑动态的社会办学资源的利用渠道和效率,使评估工作同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现实相一致。对于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应本着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待,并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有所反映,从而使教学质量评估能够真正起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提高”的作用。
  
  三、指标体系的编制方法
  
  在编制评估指标体系过程中,除要考虑前面所述的依据和原则之外,还须确定编制指标的具体操作方法。关于编制评估指标的方法,国内外常见的主要有经验法、调查统计法、专家评判法、主因素分析法、模糊评估法、灰色理论筛选法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些方法各有利弊。有些方法简便、经济,但信度、效度、区分度难保证;有些方法可靠性强,却又操作程序复杂,费时费力。为确保指标编制的科学性,我们通过吸收几种方法的长处,最后确定了本评估指标体系的编制方法。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文献检索与经验调查。为搞好评估指标的编制工作,我们事先进行了广泛的文献检索,收集有关教育教学评估的资料,包括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同时深入高职院校开展实地调查,通过召开主管教学院(校)长、教务处长(科长、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座谈会,交流有关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经验,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评估指标体系的草案。
  2.专家评估。在编制出评估指标体系的草案 之后,我们请有关从事高职教育研究和管理的专家。来进行评估,要求对各个指标给出认可与否定的意见,然后依照专家的意见对全部指标进行筛选、修改或调整,将一些被认为对目标实现作用较小或主观性色彩浓厚、难以定量的二级指标予以删除,由此得出了初步的评估方案。其中,在指标权重分配上,采用了对偶比较法。具体做法是:先将教学基本条件、教学过程与管理、教学效果与业绩3个一级指标排列起来,进行两两比较,然后按两者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给定比值,从而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对同层次的二级指标内部,也采用相同的方法给定权重。通过上述操作,所有指标的权重便得到确定。
  3.实践检验。有了初步的评估体系之后,我们将之用于对广州地区5所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评估。针对指标体系在实际使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结合评估专家的意见,对评分标准等作了一些调整,使整个评估体系得以完善。
  
  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其实施方案
  
  本评估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及相应的权重系数与评分标准(见表1)。
  其中对评分标准的制订采用了精确边界与区间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较符合评估专家的心理决策过程,同时又能较好地解决评估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部分指标达标情况下如何计分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其指标结构反映了教学质量的形成规律;根据本评估体系二级指标内容和权重分配,有关实际操作技能的质量要求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观,即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强的培养理念。
  本评估体系涉及到公共课、专业课、实验课、岗位实训教学质量问卷调查优良率等指标内容。教学质量问卷调查优良率的重心是学生对教学的认可度,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态、知识水平与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等,一般由10-20个问题组成。有许多成熟的教学质量调查问卷可供选用,限于篇幅这里不列出样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借用已有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调查问卷,也可根据实际自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评估体系中的指标,可采取先定性后定量的二次量化办法,并由评估组通过查阅有关材料、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作出评判,给出具体的分数值。
  在实施本评估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评价结果的计算和等级划分。评价结果的计算可采用以下公式:
  其中Qi为第i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分数值(例如Q1、Q1、Q1分别代表教学基本条件、教学过程与管理、教学效果与业绩的评估值),Vii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属二级指标第j个指标的评估值,Rii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属二级指标第j个指标的权重。
  教学质量评估等级的划分可按如下方式进行:85分以上定为优秀,75~84分定为良好,60~74分定为合格,59分以下定为不合格。
  高职教育在我国尚处在发展当中,对其质量的要求应是渐进的。随着办学规模的发展、条件的改善,针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无论是评估指标还是评分标准都将有所变化。本评估体系应现时需要而编,但其根基牢固,即使今后高职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自当有其用武之地。
  (责任编辑:海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51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