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亚红

  摘 要: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强调学生要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已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只有实施创新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散思维;质疑;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1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创造力,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们时代的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接班人更应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而作为教师,更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即培养全面发展且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竭力实践“为创造而教”的目标。那么,在作为语文教学基础的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发散思维,重视思维活动过程
  教师往往偏爱于求同思维的训练,而忽视求异思维的培养,其实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小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思维的多向性,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克服思维的定势,敢于标新立异,拓宽思路,有助于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想了哪些可能性?”教师提出问题,追求的目标不是惟一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见解和可能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打破定势,发展多向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思维
  人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着向往和追求,尤其是小学生。当一新鲜事物以它独有的新、奇、趣展示其诱人的魅力时,必然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动机,教师正是其中的导航者。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针对学习目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不断激励,调动学生求新的情感。教学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合作学习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行性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境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收到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
  四、学会观察,拓宽想象空间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小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如果我们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
  五、鼓励质疑,燃起创新火花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维的起点,是进发创造的催化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性,这种特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要培养小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深入探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更清楚,更全面的掌握所学知识,更积极的意义在于,以“疑”为撞击点,点燃创造的火花。引导小学生自学,提前预习当天所要学的教材内容,边自学边提出问题,可以独力解决的,引导小学生学会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有导向的启发思维,或适时的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对新知识和疑问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对新事物的追求欲望也不断升华为创新精神。
  21世纪的知识竞争,人才竞争就在今天的学校里。我们要不失时机的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创造教育,把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意识、情感体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置于中心位置,让学生充分迸发学习潜能,使创新性思维真正成为新型教育的动力。总之,我们的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我们必须立足课堂,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9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