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季浩

  摘 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数学”的实施,以及“分层数学”的效果等方面浅谈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面向全体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60-01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带来负面影响。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一、“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水平。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学生层次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学困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上层靠拢。
  (二)备课层次化
  确定分层目标。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要求学困生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中等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
  (三)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度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的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度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认,层次分明。
  (四)作业层次化
  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课外作业则分层次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问题,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学困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学困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五)评价层次化
  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很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
  三、“分层教学”的效果
  (1)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2)学困生转化很快,厌学的学生大大减少。
  (3)所有学生都能体验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4)融洽了师生的关系,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
  总之,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事先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的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通过这一教学法,可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
  
  参考文献
  [1]孔庆邮.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02(1)
  [2]陈启贵.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学理科教学研究,200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