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唐雁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通过探讨,得到了创设悬念,新课引入,巧设练习,变静为动,体验成功,创设探索情景,倡导合作,创设愉快、幽默的学习氛围这八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进一步论证了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来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并强调了一个好的教学结尾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给出了一些教师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教学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事例。
  关键词:激发兴趣;学习数学;变静为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23-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一、创设悬念,以“奇”促疑,引发兴趣
  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惊奇。这时,教师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取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此刻,同学们感到更惊奇,竭力想知道老师采用什么妙法,然后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寻找三角形的三边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这样的教法既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巧设练习,以题促趣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授内容结束后,抓住重点和关键性问题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难度适中的带有一定趣味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解答。
  例如,在排列组合的引言“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一节结束前,可给出如下趣味题,诱导学生解答。在“田”字型的小方格中涂上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中的一种,使涂有公共边的相邻的两个小方格涂的颜色不同,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这种方式,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变静为动,激发兴趣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画图或实验等活动获得具体,直观,感性的经验。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挂有这么一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就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例如,在教全等三角判定方法“边边边”公理时,先让学生各自画一个三角形,在以这个三角形三边为边做另一个三角形,并剪下,两个三角形进行重叠,然后让学生说出结果,并正确叙述刚才的做法,同学们认真陈述操作的过程,经整理得到两个形状完全相同,大小相等的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组织文字语言,正确说出“边边边”公里。这样,学生情绪高涨,认为自己不错,也能亲手作图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引发她们对知识积累的兴趣。
  四、体验成功,增加兴趣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有各自的潜能,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到“我也行“。成功不分大小,都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师生共同分享每一位同学的成功与快乐。给每一位同学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增经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愉快幽默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比演戏要求更高,因为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高明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的加入到这种表演当中来,并始终乐在其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课堂心里气氛的调节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精炼简洁,具有表现力和较强的感染力,是抽象边的具体,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内化”。
  六、倡导合作,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参与者
  新课程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师,特变要关注的是如何适时恰当的介入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少的打扰,干涉他们的思考和探索,并充分的为他们提供合作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
  例如在介绍了等差数列之后,有几位学生在下面小声的争论起来:“既然有等差数列,也一定有等和数列。”“书上可没有这样讲,你举个例子看看?”果然,学生举出了多个“等和数列”的例子,比如1,2,1,2,……,它具有这样的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和都等于一个常数,因此定义这样的数列是“等和数列”:a,b,a,b,……。
  因此,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参与一起讨论。在讨论中,师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互相切磋,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精心设计教学,发张思维的创造性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预测教学内容,学习坏境,教师行为所引起的效果,并规划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形成教学设想。
  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往往不能从类似问题有光的情境中进行联想,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回忆曾今解决过的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汲取有关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活他们记忆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知识和方法的有关部分。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己所掌握的思维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八、教学结尾,设置悬念,发展兴趣
  如果把一堂课比喻为一首乐曲,那么结尾就是曲终时留下的袅袅余音:如果把一堂课比喻为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那么结尾就是一出令人拍案称奇的压轴戏。结尾虽然在一堂课中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几句话,却是一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若设计的精妙,则能产生“余音绕梁”,课断思不断,语断意不断的艺术效果。
  如在学完“等差数列”这节课,教师可提出如小问题:“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将平时用的一张白纸对折五十次后,白纸叠得有多高?有人说可以从地球叠到月亮上,你们信吗?”
  这样结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延伸,进一步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从而为学习“等比数列”起到了铺垫作用。
  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手段,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