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写作兴趣 写好考场作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忠瑜
摘 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分量重,在学生学习时难度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上说就是写作兴趣丧失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粗浅体会,现提出供各位同仁指正。
关键词:兴趣培养;指导方法;提高效率;激发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29-01
一、教师更新对作文教学的思想认识
从尊重和理解学生做起
在作文教学中从在着老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倾向:一是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我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总认为学生书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二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尊重不够。学生真实书写自己的生活,常常被认为是不典型,不真实。这样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的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装腔作势,故作高深。这样恶性循环,学生对作文厌烦,“作文就是作难”。没有了信心,更谈不上感兴趣了。因此,教师理解、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是作文教学的切入点。这点要切实重视起来。
二、写作前的兴趣培养
1.引导学生学会生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
散文家朱自清就特别强调这一点,认为观察时对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能轻易放过”。因此,新时期的作文教学,应彻底打破课堂中心、教师本位的封闭模式,向社会开放,向生活开放。创设条件,让学生置身多元的社会生活,感受时代大潮的激情澎湃。拥抱自然,谛听自然的音响,欣赏缤纷的色彩;深入社会,走访工厂农村,参观学习,搜集材料,调查研究。在走进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体验、感悟和积累,去分析、理解和思考,去孕育情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用慧眼去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灵去捕捉思想的火花,写作时自然灵感突如其来,文思泉涌,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境界。
2.阅读书籍,感受别人的生活,培养高尚的情操
阅读是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中积累词汇,锻炼语言,还可提高审美水平,逐步养成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注意了课文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新增了不少传世名篇,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本中去寻找语言营养,对其中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熟读,更要精读深读,要体会和感受。不仅如此,还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凡层次相当,思想艺术性统一的文章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深读,以阅读促积淀,以积淀带提高,这样,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话会说,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三、写作时兴趣的培养
1.作文要有规划,训练要有计划。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怎样的序列是最合理的,从众多写作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彩纷飞的“序列”,还很难谈那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下面介绍“七先七后”的训练序列,也许是比较具有普通意义的一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使用。1.先练习写记叙、描写文章,后练习写说明、议论的文章。2.先练习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后练习写别人转述的事3.先侧重训练观察和积累,后侧重训练分析和表达。4.先练习写单纯的事,后练习写复杂的事。5.先不受写作“框框”的限制,放开胆子写;后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作规范训练。6.先“模仿”,写依样画葫芦的文章;后“创造”,写新颖别致的文章。7.先力求把文章写长,强调扩展与铺陈;后力求把文章写短,讲究简洁凝炼。以上“七先七后”,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和能力培养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拙到巧是一致的。至于以何时或达到何种程度作为先与后的界限,这又是个不能“一刀切”的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的同学将上述七先七后交替反复安排,如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也未尝不可。
2.指导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效率。第一、加强写法知道。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的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身体的一班技巧,如命题作文要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要审文体;要审写作要求;应试中要审评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几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的要进行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第二、多审题,精写作。语文教学内容较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其次,结合课文写法教会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3.激发学生个性,解放学生思想。优秀的艺术品首先应该是有个性的作品,文学也不例外,同为作家,朱自清与鲁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高中生虽然写作水平还不可能太高,但很多学生,特别是一些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已能写出有自己风格的文章了。对这一现象,教师首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不可以固定不变的模式来要求每一个学生;其次应加强引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学习,强化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特色。
四、写作后兴趣的培养――改进批改形式,增加交流渠道
作文评价的过程,本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的一次思想、情感的交流。要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有必要对传统的批改方式进行改革。除了训练初期评语重在评内容,用批语与学生对话、评语必须短而精、评语应真诚外作文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更要充分的“放权”,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自评能力,不要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的“看客”和“听众”。要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局面,构建一种民主开放的作文评价模式。它将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如前所述,对学生作文中的个性表现,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教师均应首先宽容尊重,然后再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自己个性的引导下养成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逐步走向作文的成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