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浅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青花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进行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的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叠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原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这样就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效果比任何说教都好。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动力,但是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问方法地阅读,其收效必然低下。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不生动的内容就走马观花;有的读了好文章却不懂得知识的积累,用不到写作中。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成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选读法。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了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指导他们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如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精度法。所谓精度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一种阅读方法。“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字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快速地处理和消化信息。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当今社会讲质量讲实效,如果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则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啻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难点部分画记号,做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习惯、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指导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的交流。
1.组织读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方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早读”“自习”外,还可每周划出一两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应帮他们选择思想内容积极向上,语言文字好,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