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参与中体验,在互动中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贵云

  摘 要: 作者通过两个教学案例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分析,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提出教师不但要在物质上给幼儿以支持,还要在心理上、经验上给幼儿以支持,教师不仅应是活动的引导者,还应是活动的合作者。
  关键词: 区域观摩活动个案 参与 互动
  
  一、教学案例
  活动一:理发店
  为了体现游戏的自主性,新来的小张老师首先引导幼儿:“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理发店的游戏,你们商量一下谁来做顾客,谁来做理发师,谁来当迎宾小姐?”幼儿围成一团,商量了一会儿。“你们商量好了吗?如果商量好了就去工作吧!”小张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孩子就报告说:“老师你让小强当顾客,可他偏要做理发师,我是3号理发师,他要抢我的工作服。”老师说:“小强,你先做顾客,待会儿再做理发师吧。”游戏开始了,小强一脸沮丧,勉强做了顾客。一个平时较为聪明的孩子说:“陈洁,你站在门口,你是迎宾小姐。”小张老师见“迎宾小姐”没事干,就说:“理发店来了客人,你应该怎么说?”“迎宾小姐”生硬地说:“欢迎光临!”顾客进入了理发店,理发师开始为顾客理发。只见理发师一会儿往顾客头上倒一些洗发液,一会儿给顾客按摩,一会儿剪发,一会儿打理剪下的头发,一会儿喷摩丝,一会儿给顾客照镜子看发型。看着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小张老师在一边观望着,开心地笑了……
  活动二:娃娃家
  在玩娃娃家时,“爸爸”和“妈妈”为了抢塑料小刀切菜而闹了起来,这时教师按了一下电动娃娃,说:“呀,娃娃哭了,她为什么哭呀?娃娃害怕了,因为她的家人吵架了。”两个孩子一听愣住了。教师又说:“爸爸妈妈团结友爱,孩子才会喜爱你们,现在娃娃哭了,谁来抱娃娃?”“妈妈”听了,放下小刀,忙去抱娃娃,给娃娃洗脸、梳头、整理,到超市买牛奶,“爸爸”、“妈妈”又忙开了……
  二、案例分析
  这两个区域活动都是角色游戏活动,在活动一中,小张教师在游戏角色的分配问题上看似尊重了幼儿的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其实不然。其中孩子“争抢”露了马脚,小张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害怕活动中出差错,为了加强纪律约束,于是在活动前已将角色分配好,希望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能够被幼儿所接受和执行,把自己定位为幼儿游戏的调控者、组织者。当看到“迎宾小姐”无所事事时,小张教师未能及时观察幼儿活动时的情绪表现。陈洁小朋友可能对“迎宾小姐”的角色并不是非常熟悉和喜欢,而教师事前又有所分配,“听话的女生”只有违心服从,因此,“欢迎光临”显得非常生硬。由此,这样的游戏不是幼儿的主动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并不一定获得愉快的情绪。
  另外,因小张老师要面对全园的教师,可能比较紧张,为了使观摩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事前将角色分配好,生怕游戏中出乱子,这说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在处理自由与秩序问题方面还存在困难。
  而活动二中幼儿为“小刀”而闹,教师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采取了巧妙的手段,以游戏角色的身份,适时介入游戏中,在不干扰幼儿自主的情况下,以“娃娃的哭声”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缓和了孩子在活动中因材料少于人数而引起的矛盾,这样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教师极大地尊重了孩子,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同时又及时地引导孩子:“孩子为什么哭?”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无疑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继续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幼儿的思维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爸爸妈妈吵架―孩子害怕―爸爸妈妈团结友爱―孩子喜欢―孩子哭了―需要人去抱、去关心、去安慰。在这里教师不是用自己的权威去强行制止,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折射着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的准确性。教师的引导使得娃娃家与超市这两个区域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得游戏向纵深发展,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如何转变传统角色,重新进行角色定位,积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影响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职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幼儿活动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要适应新课程,就必须首先转换自己的角色。
  三、理论探讨
  1.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首先是在游戏材料方面的支持,材料的支持与提供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目前我们能真正提供给幼儿足够真实、具体及与他们生活有关活动材料的并不多。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将一些并无挑战性的材料交给幼儿,(活动一中所有的材料都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缺乏挑战性)而并不考虑这些东西的真实、具体性及是否与幼儿的生活有关,这就造成幼儿并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十分少,以致幼儿无法进行自发性的探索性学习,大多数时间只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活动,忽视了玩具材料或游戏材料的价值。小班幼儿爱玩娃娃家,可以将娃娃家的箱、碗、刀、叉等各类基本材料按实物形状画成标记贴在玩具活动柜各框格里,引导学习如何收拾和按类摆放。理发店的围脖可以在手工区活动时,引导幼儿用旧报纸或旧挂历自己动手设计;电吹风可让幼儿用玩具手枪对或其他物品对其外表进行包装。用玩具来教,用玩具来学,实现玩具所具有的价值。有时你给孩子提供了材料,孩子并不一定领情,当孩子亲身去操作,才会快乐。
  2.教师不但要给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提供心理上、经验上的支持。选用的游戏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任务与难度必须与幼儿已有经验相匹配。选择的活动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和认知经验,使幼儿能够充分运用记忆表象,调动生活经验转化为游戏的内容。如案例一、二中,“理发师娴熟的技艺,妈妈给娃娃洗脸、梳头,顾客在超市里专心挑选商品”,可见幼儿投入活动非常专注,这些行为是幼儿发自内心的体验做出的,幼儿是非常愉快的。
  3.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理发店来了客人,你应该怎么说?”“迎宾小姐”生硬地说:“欢迎光临!”案例一中,小张老师看到幼儿都动起来,开心地笑了。可见尽管教师意识到要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合作,但在实际的互动中还存在差异。教师往往认为让幼儿动起来就是主动发展,其实只是组织一些让幼儿动起来的活动,虽然有参与交往,但流于形式,这是形式上的一种短暂接触,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教师用自己的意愿剥夺了幼儿选择的权利,抑制了教师与幼儿深入互动的机会。建议小张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把理发店的游戏与其他区域活动联系起来,如等待的顾客可以在图书角里看书。在幼儿活动时教师要仔细观察,明白幼儿的思维,然后进行决策,进行引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