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职外国语学院校企合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巍

  摘 要: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长期发展的根本出路,结合外语专业人才需求及教学特点,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开展多方位的合作项目,创新合作模式,在合作中不断推进外语学科建设,是高职院校外语学院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外国语学院 内部建设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作为沟通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一条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捷径。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作为高职院校内所设的外国语学院,由于其属文科类专业的特殊性质,例如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毕业生数量相对少、就业面相对狭窄,企事业单位对外语类毕业生需求量少等原因,建立大规模的产学合作基地较困难,长久以来很难取得突破性发展等。对比电子、机电、计算机等专业,校企合作成果突出的情况,关于外语类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还鲜有报道,理论研究也相对匮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自2002年成立之初,就开始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根据这九年的合作探索,总结出一些有益经验。
  一、高职外国语学院校企合作对象
  一般来说,作为高职院校大的层面,校企联盟大多瞄准国内外500强大中型制造类企业,此类企业对生产操作型员工需求量比较大,专业技能要求相对单一,因此更适合于工科类等技能应用型专业。而如果涉及文科类的外语毕业生,其职位大多为高级翻译、总经理助理、人事等管理类岗位,对毕业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有相当高的要求,公司在录用时也更倾向于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乃至博士及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验者,这与外语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培养定位有较大差距,因此外国语学院很难与这些联盟进行深度合作,合作效果也不甚理想。此外,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目标既不是升本考研、国家公务员,又不是高级金领,而是能够支撑大量民营中小型企业的技术中坚人才。因此,民企才是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就业的主战场。在实践中,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就一直重视和引进中小型民营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及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1.学院邀请企业管理层进行座谈,参与制订各专业培养计划,对专业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评估。
  2.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安排企业相关部门的业务能手进行双授课,由学院教师进行理论课程教学,企业人士进行实践课程教学。
  3.邀请民企老板给学生作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报告,相对于大型企业老总的传奇经历、民企老板与学生个人经历的相似性更有利于学生与其形成共鸣,给学生以启发与鼓舞。
  4.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基地,安排学生进行企业参观及实习实训,建立企业员工与学院学生一对一的类似师徒的帮带关系。
  二、高职外国语学院校企合作渠道
  1.依托区域经济,挂靠行业协会。
  例如,江苏常州的复合地板业、酒店服务业、机电制造业在长三角地区颇具影响力,各行业也建立起了自身的行业协会,外国语学院首先与这些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依靠他们在各自行业的影响力来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其次,通过协会的关系,同时与协会内多家同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纵然一家单位需要的外语类毕业生不多,但由于单位数量多,多家单位的需求合在一起,形成吸收实习与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在进行合作、积累经验的同时,还结合各行业的特点对专业培养和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创新,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外语知识基础之外,培养学生掌握一门工业实务基础知识和技能本领。
  比如,在复合地板行业中,其录取的员工主要以外贸业务为主,在目标定位于这一行业的学生中增加外贸实务课程的比重;酒店服务行业,以服务和管理工作为主,开设酒店服务相关技能培训和礼仪、仪态训练课程;机电制造行业,以材料翻译、图纸解读为主,联合机电学院教师开设机电类基础知识普及及Auto CAD绘图等选修课。这样,当毕业生走出校门的同时,已经具备了在这一行业内从事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又具备语言能力,对其适应最初的工作及今后的个人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2.与人力资源外包公司进行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教师平时大多忙于教学科研及学生工作,本身与企业的联系不多,可合作开展适合外语类学生实践的企业资源更是寥寥无几。因此,为了寻求更多合适的校企合作企业,有时不得不求助于中介公司,中介公司可以帮助学校寻找更多有意向合作的企业,同时又能满足外语学生进行实习实践的要求,起到中间桥梁和双方沟通的作用。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对于学生的成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完善的合同薪资体制,会对学生的合法劳动权益起到保障作用。
  3.密切联系往届外语毕业生。
  学院通过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多重渠道对毕业生建立就业档案,跟踪他们的职业发展,关心他们的个人成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就的同时,首先想到就是母校,因此,通过毕业生与其单位建立产学合作关系,毕业生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发现,工作后一年左右的时间是毕业生换工作的高峰期,很多公司要求毕业生在离职前寻找一名接班者,这时,出于情感因素及社会接触面仍相对狭小的原因,学生往往会在母校中寻找师弟、师妹来顶替自己的岗位,如果学院与毕业生一直保持良好的联系,就会给学院的就业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时也能给产学合作带来更多的合作契机。
  三、高职外国语学院内部建设
  1.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要建立培养起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要具备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又要像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具备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二是要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教师可申请在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内下企业进行脱产或半脱产实践,同时在教学工作量上给予减免,在工资津贴等方面给予补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要建立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在合作企业中充分挖掘其业务能手,充实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主要由学院教师完成大部分理论教学,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邀请企业业务骨干担任实践性较强的主干课程教学,以讲座或者实训等形式强化部分章节,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讲授,这样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外语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更需要掌握一定的商务知识、科技知识和相关外事知识,并且精通办公现代化操作技能和相关的业务知识,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性复合人才。所谓复合型外语专门人才首先必须是外语人才,然后才是复合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中要把“公共基础课+外语基础课+专业方向+选修课”有机结合起来。首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其次有基本的语言知识能力,在了解外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酒店、外贸、法律等专业知识,确立专业方向,最后在选修课习得其他行业相关的基础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总之,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相互选择、各取所需的过程。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学生满意并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取决于三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因此在校企合作之初便要搞清楚谁想合作,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目标是什么,各有哪些优势与不足,如何合作,外部支持情况如何,等等,在明确了三方责权利、三方都能从中受益的情况下,这样的校企合作才可能健康发展。
  加强职业教育,实行产学合作是高职类外语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其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如何将校企合作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依然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艳荣.校企合作培养外语人才的新模式[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1-52.
  [2]陈思佳.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模式的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0,(3):104-105.
  [3]程郁,李红梅.论校企合作式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4):15-16.
  [4]刘明星.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的组织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33-35.
  
  基金项目:本文系第三期“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重点立项课题(序号:65)《高职院校英语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实效性研究与实践》系列成果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