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美术课丰富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艳兰

  摘 要: 作者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低年级美术教育的方式,让美术课丰富起来。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
  
  一、恰当使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情境能把学生带入到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之隅反,则不复也。”生动地说明情境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
  1.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室环境。
  形象思维和真情实感是美术活动的基础。而形象思维有赖于学生大量地接触具体的事物。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富有创意的教室环境布置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又活泼好动,那么,良好的教室环境不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在这种环境下更好地利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如:在教授中国画的时候,我就把专业教室布置成一个国画的世界,让学生沉浸在中国画“美”的环境中,体验我国文化底蕴的深厚,从而使学生更加乐于去了解中国画,学习中国画,最终达到创作中国画的境界。
  2.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学生的绘画创作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道理。学生要让自己的绘画作品具有独特意境,也需要积累丰富的素材,并将其融会贯通。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艺术语言。在低年级的美术教育中尤其重视教,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不断去观察、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带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深入的欣赏,引导学生以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幻想尝试和创作作品,并善于用绘画语言来描绘自己的作品,才能让学生的绘画语言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3.要为学生创设生活角色的情境。
  创设生活角色情境,是让学生在学中体验生活角色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在教授《画汽车》这一课时,让学生介绍生活中看见过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拿着自己的玩具汽车,来扮演汽车,行驶在宽阔的马路、立交桥上。在这个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仿佛变成了那个角色,“我与角色同一”,角色的喜怒哀乐,仿佛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表露。由于角色的转换,儿童面对所处情境,会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处境进行思维,根据教材与同伴对角色的期待,合情合理地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和恰当的语言表述。学生们情绪热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成了真正的主角。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创设的宽松、愉快的生活角色情境中,主动充当角色,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活动自由的空间。在这种情境中,儿童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他们无所顾忌,无拘无束,毫无顾忌地自由表达,自由创造,能挖掘大脑潜在的能量,使各种新的想法,新的点子蜂拥而出,从而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学生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必然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创作出有新意、自由的美术作品,使创造性思维得到自由伸展和尽情发挥。
  二、要为学生演示方法及过程
  教师的示范对学生而言,是引导学生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向学生演示绘画的方法和过程,有利于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例如:在教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画公鸡的时候,我在黑板上示范画公鸡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公鸡的组成部分,学生大胆创作,画出了不同形象的公鸡,作品充满了童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以直观、形象、生动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电脑辅助教学的应用能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欣赏到更多的内容,它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抽象的说教教育形式,以及老师在黑板上画好学生简单临摹的古板的教育模式,不仅能解决学生对部分知识理解与认识难的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
  学习兴趣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媒体教学手段则在教学中大展身手,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我在教授《我们的社区》这一课时,将各个社区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并经过分析、分类。在课上,我给学生展示这些图片,让学生有亲切感,更有兴趣来学习本课的内容。所以说,在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
  2.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课的专业性较强,但我们决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技法课,而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如在介绍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恐龙世界》,我就将多媒体手段中的声、光、形、色运用到美术欣赏课中去,让这些美的典范之作在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3.建立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运用多媒体课堂的教学,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组织课堂,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听觉、触觉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在潜移默化中更融洽,更和谐,更平等。
  四、用适时的奖励吸引学生
  1.语言的奖励。
  学生的资质是有一定差异的,老师就要像沙里淘金似的,找出不易为常人所发现的创造的闪光点,毫不吝啬地加以赞扬:“真不容易,你的某处竟和谁都不同,很有创造性。”使学生更爱创造、更善于创造。还有的孩子天生爱创造,善于创造,教师要不惜用语言对他给予支持、鼓励,说:“你瞧,画得真好!”、“颜色真漂亮!”、“你很动脑筋”,等等。那么,学生们的创造力就会像万花筒一般奇异而美不胜收。学生是天生的创造者,创新在他们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教师适时的语言鼓励能激起他们新的创作热情。
  2.物质的奖励。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或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够长,老师就要花时间来想办法。我在课前制作好一张张的小卡片,上面有我亲手绘制的图片,在课上看到学生有大的进步,就送给他一张小卡片;有学生积极举手了,我也会送给他一张小卡片……学生们想得到老师的小卡片,上课可积极了:认真听讲,积极举手,细心绘画。所以说,对学生们的奖励语言上要给予适当的奖励,物质上的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空间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相应地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空间。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尝试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给学生表现的空间。由于学生爱好的不同,性格的不同,以及心灵手巧的程度不同,因此我尝试着让学生小组合作创作,让表现欲强的学生带动表现欲弱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自由讨论:你做什么?我做什么?是怎样做的?你是怎样配色的?形式新颖的分工合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记得在教授一年级的《好吃的水果》这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用橡皮泥来捏水果。没想到学生真的很心灵手巧,有的用橡皮泥做了苹果,有的做了菠萝,有的做了火龙果……小组合作创作出的作品种类丰富多样,色彩缤纷,富有生活的情趣,改变了以往学生单个制作时的单调。同时,学生间相互的讨论,丰富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了他们互相协作和交往的能力,给了所有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尝试,那么我们的美术教学就会更加地丰富。
  
  参考文献:
  [1]夏红专.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2]朱小蔓主编.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模式建构与理论反思.2001,第2版:46.
  [3]美术新课程标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4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