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晓娜

  摘 要: 兴趣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愉悦的情绪,能推动学生积极地采取行动,心情愉悦地去学习。本文作者就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农村学生 化学学习 兴趣培养
  
  农村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偏远、贫困的农村,由于种种原因,进入高中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动手做过化学实验,化学对他们来说是一门既新奇而又深奥的学科。他们对此充满好奇却又茫然无所知。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面对琐碎的化学知识和繁多的记忆而不产生畏惧心理呢?那就是培养兴趣。
  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一、结合新课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是否得法与培养学生的兴趣关系极大。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当,不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一个人终身的教益和影响也是很大的。教师除了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概念、原理能用简明的语言和生动恰当的比喻表达外,还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而掌握新知识,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更应注意知识归类并训练学生掌握各类化学知识的归类方法,教会他们会看课本,会选重点,会听老师讲课,会记笔记和掌握化学基本技能,防止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兴趣下降。
  二、充分运用化学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从许多化学家成长的历程来看,他们都非常热爱化学实验,而且无不是通过实验取得化学成就的。许多化学老前辈和卓越的化学教师都一致认为,只有化学实验才能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并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为把实验中激发的暂时兴趣转为稳定兴趣,要注意将验证实验改为发现式实验,引导学生从“看热闹”到“看门道”。教师要认真做好一个演示实验,上好每一次学生实验课,使学生一开始注意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争取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以提高兴趣,培养能力。
  三、介绍生活中的化学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教学化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日常生活现象有学生经常接触而又不能理解的许多问题。通过恰当地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加以介绍,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正确地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同时更能使学生深深地感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必须学好化学,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化学课外活动
  教师应在抓紧课堂教学的同时,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组织化学专题报告会和化学晚会,组织化学竞赛,组织化学课外小组,开展课外小实验,游园会、幻灯电影,教具制作,学习园地和出墙报等形式的活动,或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附近工厂及其化验室,等等。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增长他们的兴趣和才干,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并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各方面的专业人才。
  五、因材施教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强求一律的。因此,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把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对有创见的学生,经常表扬;对肯钻研,能动脑筋,爱提问题的学生,予以肯定。课堂上的表扬肯定,能促进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形成。对基础差的学生,要从“双基”上补课,从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经常对他们的作业当面批改,分析错误根源,讲解审题要领和解题技巧,并了解他们思想上知识上的缺陷,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弥补知识上不足,帮助他们逐渐产生学习兴趣。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促膝谈心等多种途径,既教书又育人,寓知识于趣味中,使难记的知识感性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这样学生记得牢,印象深。尤其是活生生的事实能够教育学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到学习的重要,既启发学生的觉悟,又激发学习兴趣。
  六、把学生从分数的重压下解脱出来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的最大束缚就是“分数”的压力,如果为了使学生获得高分而选定一些习题让学生反来复去的练习,则不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因为学生怕丢分,不敢越出教师的规定,只知道呆读死记,使聪明才智遭到压抑。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没有求知欲,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但是,兴趣又常常是短暂的和可以改变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乐趣,把乐趣转化为志趣。学生只有对化学产生了持久、稳定的兴趣,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才会活跃起来,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才有经久不衰的求知动力,才会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攀登智力和能力的高峰。在化学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