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玥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作者根据中学生兴趣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实践,总结并提出了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中被列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的第一条。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也都有不少论述。我国的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他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我国学者申继亮曾对278名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外语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是0.566,且学习兴趣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既然如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呢?本文在阐述学习兴趣的内涵和中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1.学习兴趣的内涵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具体表现为对学习的好恶程度。兴趣又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类。前者是指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有的学生对英语这种语言的学习本身感兴趣;后者是指对事物本身没有兴趣,而是对该事物所带来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本身没有直接兴趣,但是感到学好了英语对自己升学、工作和生活及祖国的腾飞非常需要,便产生了间接兴趣。这两种兴趣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根据李维、刘善循等心理学家的有关论述,容易引起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有以下几种:(1)不断变化或具有新异刺激的事物。因此,教师使用富于变化的语言语调,选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都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个人的经历中,曾经获得成功的事物。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3)符合学生能力水平,有成功希望的事物。即学生对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开动脑筋能够弄懂的内容或解决的问题有较大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4)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的事物。因此,教师一定要狠抓“双基”教学,以后内容就便于与已有知识联系了。(5)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事物。因此,教师可适当开展竞赛、游戏、唱歌等活动。(6)能满足学生某种需要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和英语学习的目的或意义的教育。
  2.中学生的兴趣特点
  中学生的兴趣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兴趣范围缩小,中心兴趣形成。调查表明: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兴趣的范围发展有一个从广到窄、又从窄到广的过程,中学阶段处于由广到窄的阶段。(2)兴趣的稳定性和深刻性加强。初中生逐渐出现了稳定的学科兴趣。进入高中后,随着他们对自身需要的深刻理解,逐渐形成了对理想的追求。他们的兴趣更多地受到内在主观意识倾向的调节与支配。中学生兴趣的深刻性还表现在一些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和社会事物的关心上。(3)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趋于平衡。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间接的学习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了高中,两种兴趣已趋于平衡。
  3.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
  根据心理学家对能引起兴趣的事物的研究和中学生兴趣的特点的研究,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教学实践,我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3.1需要激趣策略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并发展起来的。正是由于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了需要,才会对这些事物发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明确英语的重要性和学好英语的必要性。教师可用数字来说明英语使用的广泛性。如:全世界有50%的报刊和60%的广播使用英语,最有价值的科技论文每年达500万篇,有半数以上是英语发表的。教师也可以结合时事宣传英语的重要性如:中国加入WTO、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北京警察和出租汽车司机必须要拿英语合格证等。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Do you think English is important?Why or why not?”之类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书刊、采访、上网等方式搜集资料,写成一篇议论文,然后到课堂上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此外,我还经常拿日常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翻译。通过种种措施,让学生懂得学好英语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如升学就业)、时代发展的需要。
  3.2立志生趣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发展,一般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具有专一性、自发性和坚持性的特点;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是兴趣与崇高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即志向)结合的产物。一个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人,他的兴趣是难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应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前途理想教育,或用一些与人生观和理想有关的名人故事和名言来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兴趣之芽扎根于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长成参天大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志能生趣,趣从志生”。
  3.3双基育趣策略
  兴趣的产生往往要以相应的知识技能作为基础。日本教育家辰野千寿把“教给知识”和“增长技能”列为两种培养兴趣方法。我国教育家张放也说过,“多多地积累知识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英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能技能的重要基础。”学生闯过了基础关,学起来就顺利,学习兴趣就会稳定和持久,否则,学习的负担就像“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就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3.4内容激趣策略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愿望。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选择图文并茂,能反映时代生活,内容新颖有趣的教材。(2)内容的深浅要适度。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要让不同学生能摘到相应的果子。(3)通过引人入胜的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4)将幽默故事、个人经历、趣闻轶事融入课堂之中。(5)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6)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7)对有些枯燥的内容,也要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具或身势语,或者编些顺口溜等将其趣味化。(8)联系时代和生活实际进行恰当的扩展或延伸课本内容。(9)讲解语言知识的例句也要与学生的生活、时事热点、课堂现场相联系。(10)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3.5变化激趣策略
  教学的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方法的使用都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刺激。强刺激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积极的反应;弱刺激产生抑制作用,学生反应消极,学习兴趣逐步淡化。从心理学角度讲,喜新厌旧乃人之本性,单调则乏味。因此,教学应注意刺激的变化,经常给学生新鲜感。如:(1)用富于变化的语音、语调和表情。(2)对于同类活动,教师应时常变换指令。(3)课堂组织形式要有变化性。(4)内容的呈现方式要有变化性。包括交流通道的变化(如由听觉通道改为视觉通道或触觉通道)和同一通道内形式的变化(如由听教师讲改为听录音)。(5)问答方式变化。(6)作业形式要有变化性。可适当布置有声作业。

  3.6媒体激趣策略
  媒体指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直观教具包括实物、图画、地图、图表、卡片、模型、简笔画、教师、学生及师生的体态语言等;电教设备包括录音机、幻灯机、投影机、录像机、电视机、影碟机、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电影机等。媒体有助于创造英语环境,使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并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器官都可参加活动,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7活动激趣策略
  活动就是指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所开展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徐胜三说:“实践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把握中小学生好新、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好表现的特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运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课堂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活动称为“第二兴趣的发源地”。当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有新颖性,无论哪一种活动都不可长期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要以能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前提。
  3.8问题激趣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平衡或造成一种悬念。苏霍姆林斯基说:“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质及其因果关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或讲解语言知识时,要善于设疑布障,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使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究,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3.9成功激趣策略
  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所谓成功,就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或者得到了希望的结果。兴趣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对成功结果的期望的高低。因此,首先,教师要帮助每个学生制订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包括近期的和远期的。这个目标既可以达到又要有挑战性,并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尤其是不断地鼓励。其次,是教师安排教学内容的多少深浅要恰当。要了解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兴趣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并注意以旧带新,前后联系,循序渐进,让每个学生每一天都“学有所得”。再次,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性和批改评分的要求要区别对待,课堂提问的设置也要注意因人而异,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最后,每次考试或测验之后,除了表扬总分优秀的学生外,一定要表扬成绩有进步的学生,还要表扬某一方面的“状元”,如听力、语法、阅读、写作等各个项目的优秀者,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激励、产生兴趣。
  3.10兴趣迁移策略
  兴趣迁移法,就是以学生直接感兴趣的某项活动为基础,有意识地用“迂回包抄”的方法,使学生对英语产生间接兴趣。如可将其业余的兴趣爱好迁移到英语学习上来。
  此外,心理准备在形成兴趣中也很有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契克说,如果从心理上预先喜欢某一内容,相信自己对目前正要做的事情发生兴趣,并精神昂扬地着手去做,兴趣就会调动起来。当时3000名学生参加了他的这项实验,结果证明是有效的。
  总之,学习兴趣来源于社会和个人的需要,来源于学习上的成功,来源于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源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只要我们从学生的特点及其思维的深处发现兴趣的源头,使学生觉得外语学习既有意义又有兴趣,那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正如《基础英语》的作者埃克斯利说:“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的方法则是教英语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C].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善循.快乐学习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李维.学习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5]邵瑞珍,张人杰.中学百科全书教育学心理学卷[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张正东.谈谈怎样教外语[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
  [8]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9]周宏,高长梅,白昆荣.学校心理教育全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
  [10]朱立峰.心智潜能的开发[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