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伟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思想政治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1.风趣幽默,寓庄于谐。
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增强教学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学科以理论为依据,道理深刻又抽象,因而很多人把政治当成教条,对政治老师更是敬而远之。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首先要做到:风趣幽默,寓庄于谐。其实,幽默的笑话、寓意深刻的故事更为学生所喜欢,能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在笑声中明白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譬如学习“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时,可以利用傻瓜吃馒头的故事引入:傻瓜连吃了六个馒头都没饱,吃完第七个饱了,恍然大悟:早知吃这个馒头会饱,何必浪费前面的六个呢?
2.充分肯定学生,不轻易对学生说“不”。
“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取得进步。
3.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我的一位学生,成绩总是不太好,但他的街舞跳得很好,还在学校比赛中获过奖,于是我对他的特长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一举动使他变化很大,他说一定要把政治学好。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1.重视课堂导入。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应简洁有力,提纲挈领、直奔中心,并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因此,就政治课教学而言,如果老师能采用诸如小品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新闻导入、讨论导入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譬如:在讲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时,我问大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来叫什么名字,并指出他是受王守仁的“知是行之始”的影响,才将名字改为陶知行,但最终却又改为陶行知。然后我提问:“知”是什么,“行”是什么,到底“知是行之始”还是“行是知之始”?它们究竟是什么关系?
2.精心设计提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都是问号”。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比如在讲“提高经济效益”时,我用了这样一则材料:曾是美国首富的石油大王保罗・盖蒂,刚开始开发油井的时候,发现每个矿井都有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并屡禁不止。后来,他请教了一位管理专家。专家只说了一句话:“因为那是你自己的油田。”就是这一句话,让保罗・盖蒂恍然醒悟,他采取了一项措施后,工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浪费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于此,我提问:保罗・盖蒂是如何解决石油浪费现象的?这对提高经济效益有什么启示?
3.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上课时教师讲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学生一字不漏地答要点。即没有其他生动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是模糊的。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课堂上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之一。同时,教学情境的设置也是一种教学刺激,它可以诱发理想行为,比如导入新课、突破重难点、落实思想教育落脚点,等等。总之,学生知识的内化源于生活情境,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知识的过程。因此,只有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创设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他们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
有一位学者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那么,如何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呢?
首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要想有所听,就得让学生有所说,即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尽管政治课讲授的是严肃的内容,但教师也应该放下所谓的教师架子,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想学生之所想。
其次,要求教师耐心而善断。教师必须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不能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力图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思想理念。要注意倾听学生所说的内容,善于发掘学生所说内容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允许学生迟疑和犹豫,允许学生发表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甚至是备课时未曾考虑到的疑点。有了老师的鼓励和喝彩,学生怎会不进步呢?
最后,要求教师察言观色,捕捉情绪。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师生双方若心意相通,则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就会影响到知识的传授。因此,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学生的言辞,还会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需求,并加以热情的呵护、细心的引导。
四、做好收尾工作,总结重凝练,提升高度
课堂不仅要有一个响亮的引人入胜的开头,而且要有一个让人感到余音回绕、不绝于耳的精彩收尾。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师收尾的方法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浓缩精华、画龙点睛,也可以巧悬念、预示新课,等等。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教师要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这样,课堂教学就一定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