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进学生的心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翠淑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这说明道德教育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学生的内心转化,而不是教育者苦口婆心的说教才能达到实效。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初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教师承担着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倡导“尊重学生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下,思想品德课呼唤“无痕德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尽可能地隐藏教育教学意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各种道德准则,最后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而要达到这一德育效果,教师就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艺术、教学策略。怎样才能让道德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故事启发,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主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发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初中学生的天性。恰当地选用一些精彩的、能打动人的故事,可以克服空洞说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解复杂问题、抽象的理论时,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利用故事吸引学生,感动学生,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唤醒道德意识,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例如,讲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一部分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连长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那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两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了他们的身上。连长拍拍身上的尘土,抬头一看: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了两个大坑。通过这个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1.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
  2.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对别人的帮助是没有回报的,有的甚至被误解,那么,这样的帮助还有意义吗?
  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也是为自己铺路。当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我讲完之后,他们表现出很惊奇的表情,我能看出他们对故事的结局感到很意外。他们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良好的公德意识溢于言表,德性在“心灵的触动中”自然形成。
  二、情境渲染,点燃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和催化剂。学生德性的形成不是教师面无表情地说几点道理,讲几点作用,谈几点意义就可以实现的。道德教育必须渗透于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情境中,融洽在师生都能彼此投入的氛围里,在心与心的感应、碰撞中得到升华。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受到深刻的教育。
  例如,在上《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节课时,我请同学们讲述了感人的关于生命的故事后,我又给同学们讲述了徐秀娟与白天鹅的故事并一起观看了Flash《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歌声响起,课堂格外安静,死的悲壮通过音乐的渲染,令人震撼,很多学生被深深打动,流下了眼泪,从而使关爱生命、热爱生命之情在不知不觉中水到渠成,德性在“心灵的颤动中”自然形成。
  三、活动体验,引发学生的道德感悟
  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第一个规律。学生的道德知识只有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感受、体验,才能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例如在以往的家庭中,子女比较多,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他们会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比如吃苹果,年龄大的要自觉少吃点,给年龄小的多吃一点,再比如做家务,他们会自觉地分工合作。在这样自然的活动中,就可以让孩子学到许多道德规则,无需父母反复说教。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相对来说,他们缺少这样体验的机会,初中学生又到了叛逆期,往往你叫我这样,我偏要那样。因此,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如小品表演、游戏体验、角色扮演、主题辩论、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例如在进行《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时我们作了如下设计:
  活动名称:公关礼仪大赛
  活动准备:设计好试题放进密封箱里,待活动时放在讲桌上;讲台前空出来一块较大空间。
  比赛要求:①所有同学均可参赛,先随意抽取情景考题,然后根据考题的要求进行即兴表演;②欢迎其他同学上台客串配角,并允许“刁难”参赛选手,以考验选手的水平;③评分标准由大家拟定,并给参赛者打分以决定比赛结果。
  在展示完“比赛要求”后,班会课高潮迭起,异彩纷呈:台上同学根据试题规定创设情境,各显风采,台下同学或以审视的目光观看表演,或是积极思考设计一个“刁难”性的问题,整堂班会课就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学生在相互审视中感悟到了道德标准,接受起来都很自然、顺畅,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课后情况看,学生的日常行为也“文明”了许多,德性在“心灵的感悟中”自然形成。
  魏书生老师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我相信: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找不到开启学生心灵钥匙的老师。我们要积极探索,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让学生在蔚蓝的道德教育天地中健康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