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志明

  摘 要: 课程改革给农村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拓展了空间,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体育器材、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生活化、情景化是否可行?效果又如何?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法来阐述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可行的。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体育课堂教学 生活化
  
  1.引言
  长期以来,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受竞技运动体系和“封闭式”课程管理的影响,其技术要求高,动作难度大,场地器材的要求高,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乏味,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被削弱,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教学失去生命的活力,“教得辛苦,学得痛苦”成为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也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关注体育教学生活化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各级观摩课的部分教案和国内外有关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文献,为实施“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2理论研究法
  2.3实证研究法
  在广泛调查体育生活化教材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归纳体育教学生活化内容实施的途径和方向。
  3.结果与分析
  学生普遍对简单、机械、反复重复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缺少锻炼的欲望,如队列、投掷垒球等,对技术难度较高的项目也表现出一定的避让心理,如跳高等;而对一些平时能用到的、娱乐性较强的运动内容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认为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他们在校内外的活动,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贴近生活的、具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专家与学者则强调,要从提高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高度认识体育内容生活化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项目本身的功能、特点、作用的分析,项目的增减上,必须对其整体结构和功能进行认识把握。据此,我们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3.1理论框架的研究
  3.1.1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的涵义。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因此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和增加一些实用的健身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游戏体育,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对他们产生的价值,使体育锻炼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自觉自愿的实践者并贯穿终身。
  3.1.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容。我们将内容分为健身、竞技、游戏娱乐和保健四大类,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把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性”和“提高型”两大类。以跳跃运动为例:
  基础型:指具有跳跃运动项目的整体概念和特点的知识及运动方式。理论部分为基础知识和运动常识等,实践部分包括以跳跃为媒介的各种身体活动,了解跳跃运动的特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提高型:在理论上了解跳跃运动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根据水平划分,制定在生活中便于开展的形式和规则。
  3.2实证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校在各个水平阶段均开展了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程实践,通过公开教学和平时的教学、评课、研讨得到印证。上课学生普遍认为情景式、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使他们更能接受,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他们更乐于从事体育锻炼。我对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班级进行抽样调查,在三个水平阶段6个班级发出调查问卷288份,收回288份,有效问卷282份。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实施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与方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淡化竞技运动要求。竞技运动的特点是规则的严格化,场地的标准化,技术的精细化,竞争的激烈化。这些被学校体育延用了几十年的竞技内容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无法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2.1.1降低规则的技术难度。
  3.2.1.2将技术的教学融合于游戏中进行教学。
  3.2.1.3注重教学内容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如在投掷运动的处理上,以各种投掷的形式:扔手帕、装水的小气球打水仗等。
  3.2.2结合生活中传统节日、儿童故事、季节变换,将教学情景化,也是实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更愿意过童话般的生活,将一些枯燥的技能技术的学习结合日常活动、传统节日、儿童故事等情景中完成教学,学生更愿意接受,而且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如:秋游、圣诞节、小蝌蚪找妈妈等。
  3.2.3注重提高锻炼的娱乐性。随着人们体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追求体育活动中的娱乐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价值趋向,因此要在教学中增加快乐的“元素”。
  4.结论与建议
  4.1实践证明,只有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才能真正发挥其健身作用和娱乐作用。随着社会的高度文明发展,体育教学生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4.2按照本研究,选择和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容易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产生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愿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
  4.3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对当前教育不仅不适合,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碍发展的作用。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抓两头,放中间”,即抓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而放开教学内容这一块。所以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现实条件的教学内容,使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参考文献:
  [1]阮晓燕,王克明.汽车轮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行性研究实验报告.
  [2]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
  [3]陈峰,徐文奎.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