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创新鲜活语文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爱梅

  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树立现代五大教育理念,其中之一就是树立“重在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就是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在追求高效性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一定要让创新来鲜活语文课堂。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决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世界上众多重大发明都是由有好奇心和兴趣开始的,高效性课堂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异想天开”,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与之交心的朋友。
  如教《祝福》时,一上课,我板书了课题,问学生:“祝福应该在什么时候,是什么样的气氛?”学生回答:“是过生日或重大节日,在春节的话,应该是挂灯笼,贴春联,炮竹声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空气中散满了浓浓的火药香。”“这样的情景应在什么年代?”“和平幸福的年代。”“黑暗的旧社会能有这样的情景吗?”“有钱有势的人家才有这样的场面。”“读课文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在与老师融洽的亲切的对话中学生进入情境,心灵得到解放,人文意识得到增强,思维得到发散,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小说的主人公是祥林嫂,祝福的主角却是鲁四老爷,这样安排一定别有用意?”“开头、结尾的环境描写一定有重要的作用?”“祥林嫂的悲剧一定不是个人的悲剧?”……看,同学们提出了多么有价值的问题,我告诉学生,这些答案都在课文中,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在如此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自然地对课文产生兴趣,思维无拘无束,各种奇思妙想自然迸发出来,从而各种问题都迎刃而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各种感官就都能充分调动起来,学习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诱发创造性思维。如教《蜀道难》时,通过多媒体把音乐播放给学生,把画面呈献给学生:高大险峻的太白峰,冲波激荡、曲折回旋的河川,千里翱翔的黄鹤,……把学生带入一个很惊险荒凉悲凄的世界。面对这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学生就有探讨本文主旨的欲望了。这样,难以理解的抽象的诗歌就以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习兴趣随之高涨,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更强烈。
  二、鼓励质疑,激发灵感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多流于形式,课堂效率低,这与语文教师未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发掘有很大关系。北宋的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生疑,方是进矣。”怀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学生有怀疑才能产生认知冲突,才能有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一个善教者不但要善于设疑,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质疑。从创造学的角度讲,“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是学生思维的起点。问题能使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疑”的情境,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心理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教师在阅读时要把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中,使他们成为问题的探究者。如在教学《江南的冬景》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用自己的智慧细致推敲,看看有什么问题。学生反复读了以后,还真提出了不少问题:“开头为什么从北国的冬天写起?”“作者为什么又写到闽粤的冬天?”“作者为什么又写到日本人和德国人对晴和日子的欢迎?”……可见学生是带着好奇心去阅读课文,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和作者对话的。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我思考、自我提问,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华罗庚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够创造性地思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既可深化知识,又可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培养情感,开启智力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开启、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是创新活动构成的诸多要素中最富有活力的要素,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感情的培养,开启语文学习创新活动的动力,使其旺盛地生长,同时也培养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首先,品读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文本是情感的宝藏。既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又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情脉脉;既有“心忧天下、与民同乐”的崇高情怀,又有“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的乡土情结;品读文本,作者情感的春风拨响了学生的心弦,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借助情感的燃烧进行创新。如阅读“月是故乡明”这一单元,不仅让学生体会作者眷恋故土、思念家园的情怀,更让学生在摇曳多姿的情感线上“阅尽人间美情”。这样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浓浓亲情,连同那故土的传说,便在学生眼前情意化、诗意化了。与众不同的情感也就从学生的笔下流了出来,作文当然就有个性和新意了。
  其次,品读自然,让感情层次丰富起来。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自然界万物皆有情趣,让学生走进自然,与绿色生命进行对话,从翠绿的庄稼、野草、果树中,体味出乡情;从清澈小溪的浪花里,读懂友情;从慈祥的目光里,读懂亲情……世间一切皆情意,乡情、友情、亲情……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情感变成学习语文的催化剂。学生便以诗人的情感,学习、运用语言。同诗人一样,创新便是生命、生活。例如,一个学生在写思念父亲时,这样拟题:《路是月的痕》,开头写道:“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记得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光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啊,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归来。”结尾写道:“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痕,父亲是的笛声是我的心魂。”你看,这个学生的语言多有创意。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用慧眼捕捉学生思维的灵感,用苦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用真心实心引领学生,让学生步入知识的仙境。只有创新,才能有高效课堂,才能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出新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