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情景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艳芹 范存芹
摘 要: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人类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本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并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立体化情景性教学模式。相信只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以及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立体化地展开大学英语教学,我国的英语教学就一定能够上台阶、上水平。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立体化情景性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与改革的历程。其目的在于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005年2月,为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召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新闻发布会。新的英语教学特色是把原来的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综合英语能力。以前的考试大纲偏重测试的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对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需求,要求四、六级考试尽快进行改革,更好地使大学英语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都大大推动了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生主体为中心的“学”的转移。本文以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为契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最早是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a)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俄国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学习中,建构是指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温彭年,贾国英,2002)。建构一方面指向外部信息,即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建构对新信息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指向主体自身,即对原有经验的运用不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而是根据新信息对原有经验本身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也就是说,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因此,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肯定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每一项新的学习活动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相关,是动态的。教师在整个教学环境中是促进者、组织者、发起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能动地利用各种条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师生观念的转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要善于建构知识,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具有发挥主体性的潜力,应学会自我管理,培养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技能和习惯;教师的职责与任务在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在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与高级合作者。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对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和随机通达式教学模式。
1.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由温德比奥特认知与技术组(简称CTGV)在约翰・布朗斯福特的领导下开发的。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因此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有趣、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之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住一样)。因此,“锚”不仅是学习者应用已掌握知识的情景,而且具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树立学习目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和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2.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它源自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他的辅助学习观点为基础,形象地借助了建筑行业的“搭脚手架”的概念,指的是在教学中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按照先小后大的步骤,逐步构建起整体的概念,从而达到深刻全面的认知,最后撤走“脚手架”。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3.随机通达式教学模式
斯皮罗等人(Spiro et al.,1991)把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初级阶段,学生只需掌握一系列概念和事实,并在相同情境中再现这些概念和事实;高级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概念的复杂性,并能广泛而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斯皮罗等人根据对高级学习的基本认识提出了“随机通达式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相同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范琳、张其云,2003)。其优点不像传统教学方法那样去简单而机械地重复同一内容,而是对同一问题达到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它清楚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得以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什么是理想的学习环境,等等。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根据以上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我提出了立体化情景性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立体化情景性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将教学内容置于一个宏观情景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内容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情景,与英语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景,针对所学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整个教学活动由“教师讲授为主”向“问题讨论为主”转变。问题解决为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在学习小组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查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内容,以及解决办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可以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不仅仅掌握语言形式,而是获得在实际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获取交际能力的目的,从而立体化地建立起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在不妨碍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配合并促进他们解决问题,做学生的“教练”和“学习伙伴”。
立体化情景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宏观情景→立体协作→会话交流→建构知识。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要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学习知识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引发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有了这种宏观的学习情景,然后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的内容进入学习的情景,展开具体的学习步骤。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在小组中通过“协作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与途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会话与讨论,通过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在广泛地查找网上资源、图书馆资源,咨询、求证的基础上,共同地解决问题,立体化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开展学习,如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助,从而建立起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学生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生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了、外显化了,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在学生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的理解,建立更完整的表征,而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合作学习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在问题的解决中,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中来建构意义,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最后在小组中完成学习任务后,各个小组将他们的学习成果呈现到所有同学和老师面前,师生一起对每个组的学习效果进行讨论、评价,这就完成了学生学习知识、建构意义的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在立体化情景性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网上英语学习平台,或英语学习小组,进行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训练。可以通过英语新闻、故事的轮流报告制度,通过英语戏剧的表演,通过用英语写报告的形式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等方式建构意义,学习知识,提高语言技能。
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性倾向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充分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有利于大学生学习英语时进行意义的建构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合理性,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以及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利用立体化情景性模式展开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这样在强调学生意义建构的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技能。
参考文献:
[1]Spiro.R.J.et al.Constructive Flexibility,Constructivism,and Hyper-text: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for Advanc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for Ill-structured Domain[A].In T.M.Duffy and D.H.Jonassen(eds.).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A Conversation[C].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1991.
[2]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3]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