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长庚

  在中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存在一种可怕的危险――一些中下学生上课无所事事,课堂对他们来说索然无味。教师也认为他们的大脑像一潭湖水,平淡无奇、不可开窍。这些学生整天就生活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日复一日。教师应共同努力,拯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僵化的数学思维。我们的教育一味地把学习强调是任务,是使命,而忽视学习乐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否则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而兴趣,就如燃烧,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能诱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教师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教师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学”,要用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二、重视教学艺术的研究,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会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被老思路、老方法束缚,从而陷入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要知道教无定法,然不可无法,一成不变的风格,尽管能使学生少一种适应的过程,却也使学生少了一份新鲜感,长久会使课少几分吸引力。高明的教师会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为学生度身量体,设计新的教学方法。我们有怎样的学生,决定了我们必须有怎样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研究,我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指导方针:低起点,高要求,面向全体,突出个体,采取了“充分暴露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轨迹,通过双边关系,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教学思路。在我不知不觉的教学示范下,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重在引导,妙在开窍,教之以法,施之以练,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和表达知识技巧。
  三、体验数学美感,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感,从理论教学中,体验逻辑的缜密性,体会探究的乐趣,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初等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1,立体几何中的正四面体的重心内分高为3∶1,这也是一种和谐美;数学公式都是那么简洁、整齐、和谐,这些都使人产生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也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学生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让数学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体验数学是一种文化。我国古代的河图洛书就是数的“方阵”,《易经》中的卦象都用数来表示,我国古代兵书中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的筹就是数码。数学在其发展各个时期就与人类的生活及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学中,我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使学生了解了数学的历史,丰富了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以“成功教学”观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解题的难度、广度、深度大大加大,五花八门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令有的学生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环节,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其实,这些学生只是因为自控能力低,惰性十足,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说明这些毛病是可以克服的,即使优秀的学生,也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只要克服缺点,消除不良因素,辅之于努力学习,成绩总会提高的。教师可适时举几个成功的例子,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可使学生逐渐消除自悲心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焕发斗志,最终能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育学生的成就感,要做到低起点,高要求,从简单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分层要求,把握好难度、梯度,要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一有进步就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他们,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培养信心。另外,教师对考试,作业中的失误,不能责怪、讽刺,而要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知识上的缺陷,然后用类似问题对他们重新测试,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做,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双方的距离拉近,思想上不断得到沟通,从而有利于教学,提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