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风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的内在的持久动力,这种内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地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因此,兴趣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由于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在第一节课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神奇的化学现象来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在第一堂课就作了两个小演示:一个是“玻璃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再一个是“喷雾显字”――事先用毛笔蘸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化学”二字,待干后,用装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在“白纸”上显示这两个鲜红的大字。这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好奇心,激励他们积极探索化学奥秘,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认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所用的教材都是新的,与以往的教材不同,新教材中设置了“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等不同的教学栏目,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三、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
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应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把反应具体化,学生亲自观察到这个反应的发生,记忆起来就容易,就深刻。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四、利用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中的物质环境无不都是化学元素组成,身边发生的许多现象都是化学反应的结果,学生从出生起就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已经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经验。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适当增加现实生活中化学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1.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市场上出售的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的作用?加碘食盐加的是哪一种含碘的化合物?煤气中毒应该怎么样救治?假酒有什么危害?玻璃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2.环境保护问题。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人们对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酸雨。在SO2的学习中,首先通过一段录像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目睹全球性的酸雨对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迫切想知道SO2的性质,如何治理SO2污染,保护环境。
五、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用实验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三教材中有关“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不是按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待溶液变红后,再向红色溶液中加入盐酸)的要求做,而是将其改为探究实验――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无明显变化,然后据此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教材中还有许多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通过这些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取各种方式,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学得活泼、生动,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