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兴趣,乐于作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静霞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听激趣、以读引趣、以写促趣、以“集”增趣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兴趣 尝试
  
  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概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中做到“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而学生在作文课堂上“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烂铅笔头”的情形凸显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尴尬问题:学生怕写作文,从小学三四年级写到九年级,文题如出一辙,单调、呆板、乏味,不少学生往往用中学的题套小学的文。面对文题恰似无米之炊,想出上句没下句,只得生搬硬套,作文如同“榨文”。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呢?兴趣与需要密切相关,只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内容对自己有用,这样写作起来,就会产生兴趣。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展读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作品,以听激趣
  众所周知,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仔细读读,如饮醇酒,其味无穷。它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使精神情操得到陶冶。心理学也表明符合人们需要、切合实际、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就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而贴近中学生生活的文章,一般反映的是初中生最熟悉的生活,所以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或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一个班读讲一篇中学生有关思念亲人、抒发真情实感的范文《深沉的思念》,该文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学生听后,深受启发,思路大开,并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写出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佳作。其中一个学生的《母亲,再爱我一次》还在报刊上发表了。此外,我还建议学生在第二课堂的阅读中把引起情感共鸣的佳作挑出来,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供大家观摩欣赏,学习借鉴。有关资料证明:对中学生来说,多读名人名著固然重要,但能多读一些同写作层次、同生活层次、有共同情趣的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更能结合实际,启迪思维,更容易触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冲破阻碍他们情思的层层障碍,让他们在情感上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二、开辟课外作文资源,以读引趣
  开辟课外作文资源,扩大学生的写作视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现在有的学生只有在教师要求写作文时才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以应一时之急,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当然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单靠语文课是无济于事的,大部分功夫还得在课外。例如各种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的积淀,写作素材的筛选,就不得不走出“围墙”。几年来,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星期务必去一次图书馆、阅览室,把自己阅读的内容做成资料卡片,然后专门抽一节语文课给学生交流各自的资料卡片,组织学生整理成文集,达到资料共享的目的;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各读三本名著,写读后感;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游览名胜古迹,进行简要的走访调查;提倡学生每人备一个素材积累本,随时记录自己的所做、所看、所想。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视野开阔了,生活经验丰富了,参与写作的信心加强了,对作文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同时,写作材料的具备,让他们写起文章来,能够得心应手。
  三、自主命题写作,以写促趣
  传统作文教学都以教师命题为主,学生作文时普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教师也总是认为学生阅历少,知识贫乏。命题时,指导写作时,我总是千方百计找一些自认为易写的题目让学生写,结果学生写的作文三言两语,空洞无物,没有新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作文题目多是根据课文单元训练的安排而定的题目,只是为了完成一次写作任务,因而学生也只是写一篇应付交差。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面目可憎”了。而他们心中有许多想说的话却没有机会说,想写的内容却没有机会写,写作兴趣也就无从激发。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我认为教师可以打破框框,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其自然,让学生写平时自己喜欢写的东西,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真正做到新大纲要求的那样:“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所以我在作文教学时换了一种方法,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时空,让他们充分地发挥。比如,我在即将布置学生作文时,经常先征求学生的意见,要写什么,什么时候写,怎么写,先讨论一番,大多数学生赞成的就通过,还有不同意的那些学生可以自选题材、自选时间。我选择较多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命题,自由立意,体裁不限,形式不拘。这样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便于他们写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事物,便于他们表达真情实感,还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尊重他们,他们自己是学习写作的主人,他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写。2009年中秋节前,我和学生商量,决定收集关于中秋的民间习俗资料,参加其中的一些活动,访问老人了解节日里有哪些讲究,等等,然后以“家乡的中秋节”为题写一篇习作。大家兴高采烈地去准备了,看着那些曾经不喜欢作文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很欣慰,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而这样的作文,学生也就不会觉得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只是为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也就不难写出让人为之心动的佳作了。自主命题,可使学生的写作心潮自然喷涌,深受学生欢迎。
  四、编辑学生作品集,以“集”增趣
  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有一种很强的表现欲,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获得老师的表扬或赞许。针对这一心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学期或每学年力争写出一篇或几篇较优秀的作文,以此博得老师或全班同学的认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每学期的第一堂作文课主要是明确本学期作文教学计划和优秀作文处理办法,并印发习作集集名和序言。
  例如:我曾经给某届八年级学生的习作集题名为“绿芽儿”,并写下这样的序言:
  春风吹来的日子,我们伸出好奇的手,触摸春的希望,去感受自然的气息,掏取一滴甘霖……润一润久已渴望的心。
  ……
  虽然这里没有参天的大树,而只有刚刚伸出枝头的绿芽;这里也没有斑斓多彩的名花异草,只有小草野花,但谁能说那绿芽就不能长大成树,那小草野花就不能点缀烂漫的春色?
  这个集名和序言使学生心里有了底,端正了作文态度,作文兴趣也被序言调动了起来。然而,这种兴趣只是刚刚激发,要想使学生长期保持这种浓厚的兴趣,还要坚持不懈。所以第二步,我坚持每次作文后认真选取优秀习作,并精心写好评语,然后将学生习作连同评语打印出来,分发给全班学生阅读借鉴,并在作文评讲时当众朗读并给予分析。积极地推荐学生的成功之作到班级的《学习园地》、《优秀习作选》、《优秀日记选》及学校的橱窗上去发表。当学生看到有那么多人在看自己的作文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对于那些特别突出的习作,我则向报刊推荐,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市级、省级、全国的作文竞赛,对获奖者予以表彰。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劳动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学生从自己努力的成果中体味到的快乐是其他的快乐所不能比拟的,对写作自然就更有兴趣了。
  总之,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写作文,写出来的文章才真实感人,充满生活情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