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数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小记

  摘 要: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最主要是师生角度的转变,其次是活动单的制作。
  关键词: “活动单导学”模式 数学教学 特点
  
  在初中大力推行“活动单导学”的时候,我校“活动单导学”模式也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活动单导学主要是教师由原先的主演改为了导演,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简言之,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相辅相承的改变,即: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评价。活动单导学后,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
  “活动单导学”模式最主要是师生角度的转变,其次我认为最烦的应该是活动单的制作,因为“活动单”重在“活动”,“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应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真知。“活动单导学”还要注重这个“单”,它是“导学”的方案,学生在“单”的引导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然后他们会按照一定的秩序完成各个活动。在“活动单导学”过程中,教师以“创设情境―巡视指导―评价、追问―总结评定”体现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以“明确目标―自主活动、展示―组内、间交流―反馈检测”体现自身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单导学”要真正做到四个转变: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重“传授”向重“指导”的转变、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的转变。在设计活动单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课标要求,重、难点,关键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而且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要考虑到活动中的一些变数,灵活机动地调整“单”,而不能被“单”套死。“活动单导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比如在上指数函数单调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杰米的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非常高兴,他同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如果是你们,你们是否愿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学生刚开始都很高兴地说愿意,看到我笑后又想想可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齐声说不要这样的合约。那么到底谁更为合算?能否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探讨?此时学生的兴致达到极点,并由此发现其实际为一个“指数爆炸”的现象。
  2.“活动单导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活动单导学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题。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个空间中想象,让他们在这个空间中讨论,交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当然于此同时活动单也要充分体现出它的“导学”作用,并且在小组合作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
  3.纠错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可以展开组间纠错和组内纠错,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的原因,寻找治“错”的良方,在知错中改错,在改错中防错,以弥补学生在知识上的缺陷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
  4.“活动单导学”优化评价、鼓励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与同学互相合作的良性机制的形成,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由激励个人竞争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要注意合作学习过程,并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在讨论结束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而且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我采用了对每组表现进行累计积分,按周、月评比优胜小组的方式,在以团队为整体的激励性活动中,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为自己团队集体荣誉而出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