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殿莉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名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想学语文、爱语文、会学语文呢?
  
  一、教师应利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即使原先这门学科基础很差,也会很愉快地学;相反,如果不喜欢一个老师,那么会连他所教的科目也排斥。从教学工作而言,教师有时候就是学科的形象,可以称为“学科代言人”,甚至在有些学生心目中教师和学科已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可利用学生对社会交往的兴趣,加强自身的修养,以人格魅力增强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过程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道德、理念等多方面的互动交流。因此,除了专业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内外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在音乐、书法、口才、表演、舞蹈、体育等某方面或多方面的才能,就更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任,为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增加强大的推动力。
  
  二、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语文的学科钥匙性,了解语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语文天生重要”,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从宏观方面来说,它代表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素质水平;从微观方面来说,它代表了个人的素质水平。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也是中国的国粹。说它是国粹,是因为它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并代表中国的古代文明。从爱国的角度来说,我们就应当学好语文。作为在校学生,学习语文尤其重要。它是一门伦理道德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课程。从理论来说,它能帮助我们学会辨别事物的本质,理解别人的语言、举止、行为,从而达到人与人互相沟通的境界。学好语文,还可以为其他科目打基础,做铺垫。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培养新人才的这个时代,语文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和素质,对我们现在乃至将来的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充分明白了这些,在主观上就会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师应在课内注意运用各种手段组织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造最佳学习氛围。一个好的导语对一节课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注重导语的设计,或从解题入手,或用设问呼告的形式,或巧设悬念,或猜一个谜语,或朗诵一段诗歌,或观看一个表演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产生联想,为下面学习新课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设计巧妙,注重提问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而好奇和疑问则是产生兴趣的前提,是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若带着疑问学习,心中渴望解决面临的疑团,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活跃,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提问和鼓励学生质疑两方面多下功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提问,精心设问,讲究提问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设法为学生质疑搭桥铺路,创设情境,从而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的“问”上去。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做好与学生的合作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强趣味性。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新型辅助教学手段,它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结合,以此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高效率地促进语文课实现培养语文语言能力的目标,这是优化语文课教学的重要途径。
  (五)开展竞赛,增强趣味氛围。初中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当然,有效地增加课堂趣味性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由于语文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相关的语文教学活动,例如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听音乐、收集资料等。这些活动会把语文课的课堂,变成学科的游戏室,使学生得到“解放”,把学习语文课本与学习“生活课本”结合起来;把学习课文、体验生活、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融为一体,“行”中有“知”,“知”中有“行”。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应利用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注重表扬、激励,在评价方法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活动课的特点,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践。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会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得到全面深刻并且切实有用的东西。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了,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恒动力。谁都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同,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所作出的反应,教师都应有积极的评价,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而要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都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自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充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