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心妍

  摘要: 高职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群体,其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能否成为高级技术人才。本文从实例出发,指出高职生心理问题的显现经过两个阶段:隐藏期和爆发期,并且针对引发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其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 高职生心理健康成因对策
  
  由于青春期学生正处于转型期,如何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问题出现时教师应如何面对是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我班一名学生出现厌学甚至行为异常的情况。本文以该生为个案,讨析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一、基本状况
  
  该学生来自天津农村,家中有一个弟弟正在读高中。父母务农,父亲偶尔打零工。据她父亲说该生高中时学习不错,但是到了高三就开始厌学了,爱瞎想。该生心理出现问题表现为两个阶段。前期(隐藏期),内向自闭、不愿与人沟通,有辍学的想法;后期(爆发期),行为异于常人,整晚不睡觉,无缘无故辱骂同学等。
  大一第二学期刚刚开始,该生好几天没来上课,经深入了解,才知道这个学生因厌学,整天胡思乱想抑郁成病,后由家长送回学校上课。这个学生本来就内向,不跟别人沟通,回校后就更显得游离于群体之外了。我多次找她谈心掌握她的思想动态,还让班委和她宿舍的人多找她聊天。可是刚好转了一个星期,周末放假她回家以后却又没回来。我再次做她的工作,她答应返回学校,但基本不学习,也更内向了,而且同学们也害怕她,视她为异类。她经常一晚上一晚上的不睡觉、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自己和衣躺在床上,总怀疑有人要害她。自己在宿舍忽而笑忽而骂人,故意发短信吓唬同学,宿舍里没有人敢和她独处。宿舍人关心她帮她打饭、陪她出去玩,换来的只有一句国骂。她除了生活中行为反常,上课也不听讲,有时甚至不上课,已经不适合上学,最后她母亲为她办了休学手续。
  
  二、原因分析
  
  1.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经济上的困难使该生容易在学习、生活上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感到自卑。由于成长环境、教育环境的不同,往往知识面较窄,学习上有困难,而且性格内向,这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遇到打击容易产生自卑意识。
  
  2.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该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为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她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往往自我封闭、交往面狭窄。而她宿舍同学又都是性格外向的类型。她找不到性格类似的伙伴,长期处于心灵的孤岛当中。
  
  3.父母过高的期望值和迷茫的择业心态。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就业,在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时他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问题,这给她带来了现实的压力。加之父母期望值过高,总时不时灌输让她挣大钱的思想,而学生对本身家庭状况的不满和失望,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心理负担,由爱生恨,动辄就辱骂自己的母亲。
  
  4.对于恋爱的渴望与不能实现的矛盾。在最初与她长时间的谈话中,她流露出“看到学校有人谈恋爱而自己没谈,觉得自卑,觉得背后人人都嘲笑她”的思想。到了后期更杜撰出自己有男朋友,有人总搔扰她等事情。她从最初对爱情的渴望到后来的妄想,这是由于少男少女的体内积蓄了大量的能量,情绪容易不平衡,又很难控制和调节,想得到恋情又得不到,所以才会出现杜撰自己有朋友这样的行为。
  
  三、对策
  
  回想跟她接触的全过程,给我的印象是她内心长期压抑的负面能量像一座休眠火山一样蓄势待发。初期(隐藏期)一直在压抑自己内心的负面能量,表面让人觉得很正常;后期(爆发期)压抑不住也不想压抑了,就尽情释放出来。所以针对她的两个时期,我的工作重点是不同的。
  初期,该生只是表现为不想上课,性格内向,很难沟通。这个时候学生更需要爱心的滋润。对她要不抛弃不放弃,如果当学生放弃自己的时候,老师也放弃她,那学生更觉得被社会抛弃了。而且作为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心理问题不是一两次就能解决好的,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也不能是一时的。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人生之路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往往会引起畏缩或敌对的情绪,如不及时给予帮助,可能会造成恶劣后果。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化解他们的敌对情绪。
  最后,要和学生多谈心,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学生。不但在课堂上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在课下也要关注他们的动向,总之,学生的事无小事。
  后期,学生已经表现为狂躁,对自己和他人都可能造成伤害,这时候重点就转移到怎么说服家长,让学生回家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
  
  1.了解家庭情况。在和家长沟通时应该了解其家庭的经济来源、生活状况、学生以前是否受过刺激或精神压力过大、是否有家族精神病史等,这都能够帮助我们作出正确判断,找出对策。
  
  2.做家长工作要有理有据。往往家长疼爱孩子,不能正视孩子的病情。或者是,家长明知学生心理有问题,但是怕带回家以后没办法照顾,觉得把学生放在学校最放心,就装作不知道病情。这时候需要老师充分向家长介绍学生情况,以引起家长的重视。
  
  3.尽可能提供帮助,不要浇灭希望之火。刚开始她心理出现问题时,我们建议家长带她去看心理医生。但是她们县医院的医疗条件有限,门诊医生说她只是太累,再加之她父母本身没有太多心理学知识,就耽误了治疗。我们应该主动帮家长介绍正规心理门诊,让家长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至于一片茫然。而且要让家长安心,等学生病治好了还是可以回校上学,毕竟农村供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这时候更要多体谅家长的心情。
  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大多只是个案,但是处理起来相当棘手,极耗时间和精力。如何解决好还需要我们更多地摸索和总结。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隐藏期和爆发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赵化南.抗挫折教育不可少.家庭中医药,2007.5,(5):75-76.
  [2]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蒋光清.五年制高职生抑郁、焦虑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
  [5]陈玲等.职业学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杂志,2006,9:17-96.
  [6]黄赤兵.高职、成教学生自卑心理及心理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74-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