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颜晶晶

  摘要: 本文对现有高职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程序设计教学的相关课程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重点课程,本应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但经过调查并结合亲身教学的体验,我发现这一系列课程反而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硬伤,教学效果不太明显。在此我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传统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传统程序设计类课程,尤其是入门语言,教学效果都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虽然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是应用型,但其课程体系与传统的本科教育相差不大,大多还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且各课程之间相对孤立,前后几门课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二是没有适合高职院校的教材,现在的教材不是沿用本科的,就是本科的缩减版。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以知识点为驱动,虽有相应的实践实验课,但当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却难以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去分析和设计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四是虽然程序设计类课程都有相应的综合实训课程,课程内容多基于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实训的环境也多模拟企业的工作场景,但由于项目多为实训而设计的教学案例,与企业的实际开发项目脱节,且在实训过程中缺少具有软件开发过程实际经验人才的指导,企业模拟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任务不明确,从而实训效果较差。五是在课程考核上,还是以笔试为主,强调考前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这无法衡量一个学生真正掌握的情况,考试通过了和学生掌握了之间无法划上等号。六是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弱,虽然觉得此类课程很重要,但面对全是英文单词组成的此类课程常感力不从心,有抵触情绪,再加上上述的原因,有些学生感觉像听天书,跟不上进度,从而失去了兴趣,最终出现了教师上程序设计课累、学生听着也累的不良效果。
  
  二、改革措施
  
  1.基础课程体系改革
  基础课程一般都设置了数学和公共外语这两门文化基础课,且这两门课在第一学年都占了较大的学时。但这两门课一般都是由专业的数学或外语教师授课,他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是针对全院学生的,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专业课上要用到的单词或数学知识点在两门基础课上都没有很好地体现。要解决此问题,一种方法是教师考虑将每学期程序设计类课程要用到的和数学与英语相关的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大概的进度进行汇总,再分别和数学、外语进行沟通,让他们在相应的上课时间里把这些知识点提前进行教授;另一种方法是在程序设计课程里,教师每次课前把所涉及的英语、数学知识点先划出来讲授,再讲授语言。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去学,教师上课就会轻松,效果也会更佳。
  2.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目前比较新的教学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多模式教学法等。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能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以项目为主线,是带动理论学习最好、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比如,对程序设计类的课程,教师在上课时以一个项目贯穿进行,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时再以另一个项目进行贯穿。这样,通过双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学生不仅会对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而且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做一些实用的东西,增加兴趣和成就感。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问题解决式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得知识的建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探究性学习是与直接接受式学习相对的,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所谓“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与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通过整合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阶段任务的驱动下分组探究,自主学习、自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法。
  比如,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项目贯穿训练中,为保证项目过程的可操作性和可完成性,项目的每个阶段对每个成员都应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每个阶段自己的任务,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跟踪项目的进度,及时发现问题。
  (3)多模式教学法
  多模式教学法在北大青鸟ACCP的课程体系设置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它的每一章节都分为理论、上机、在线培训和指导学习四个步骤,使理论充分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实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能适应IT行业因技术飞速更新所带来的挑战。
  理论课是教师讲授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上机课是学生在机房上实验课,通过实验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线培训是学生通过计算机在线课程,进行自学、自问、自解、自判等过程,充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习是学生提出整个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讨论和解答,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
  3.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检验: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的笔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到课率、学生完成教师根据知识点布置的作业的情况而定,而期末的笔试都是考相对较死、只需死记的知识。学生一般只要考前背一背,往往成绩就及格了,但离真正掌握这门课还相距甚远。
  目前比较好的考核方法是将期末考试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重点考核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综合应用能力,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规定的任务。通过这两部分的考核,教师能较好地检验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掌握情况,更客观公正。
  
  三、结语
  
  结合多年高职教学经验,我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双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然后从程序设计教学的相关课程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经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3]董成波.关于“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法”在技能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06.1.
  [4]徐祗祥.使用Java语言理解程序逻辑[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