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在电气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秀娟

  摘要: 本文从理论方面探究了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内涵与优势,提出了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在电气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探讨了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目前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 电气课程改革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应用问题解决途径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我国已经有10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动手、创新等专业综合能力。要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将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工作能力,教师必须十分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至关重要。
  
  一、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与改革分析
  
  1.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含义。
  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其内涵主要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项目教学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要实现这三个转变,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课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践指导教师。
  (2)教材一体化,即教材既是理论课教材又是实训课教材,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在做到授人以“鱼”的同时着重授人以“渔”。
  (3)教学过程一体化,即把课堂搬到实习、实训基地,在教学中作为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2.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优势。
  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讨论是项目教学中的中心环节的授课方式,主客体的角色和责任的定位和转变等方面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减少了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准,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能力如何在工程上得到应用与发挥,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宽基础、精专业”的要求。
  
  二、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在电气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1.重新制订教学计划。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师应根据社会需求,从培养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思想出发,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优化与完善,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产、学相结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能够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现代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
  
  2.建设先进的实践教学队伍、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项目教学的重要保证。各高校应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项目技术人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校际交流,建立实践教师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制度,形成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实践教学队伍。
  
  3.结合教学内容精选工程项目。
  教师对教学过程应采用变化的、发展的新观念,不用一成不变的教材,教师应根据企业要求或市场背景、目标、要素等提出适合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真实项目,作为任务向学生提出。
  
  4.实现教学过程一体化设计。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生和教学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项目教学等方法与手段,以“实训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整个教学内容先基本、后高级、再综合,循序渐进;选、讲、演、练、考相结合,并在现场巡回指导时及时发现、总结、归纳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5.改变考核、考试模式。
  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考核模式分为技能考核与项目设计、项目制作评判式考核两种。
  (1)技能考核。要求学生通过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考核或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的培训与考核,能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人格市场与岗位的需要。
  (2)项目设计、项目制作评判式考核。在项目设计完成后在小范围内由指导教师与企业有关人员进行评判,以明确的考核指标评出优劣等级,并告知学生。项目制作由考评验收,以质量指标、制作过程和工艺等考核指标评为主要内容。
  
  三、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目前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在项目教学中,教学项目的选择、设计是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所确定的项目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否则就会失去其“项目性”的价值。典型项目的设计、开发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因此教师需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再创新。教师应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学习的信息量,用仿真把讲、演和练更生动直观地结合起来,组建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听、看、想、做一体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和课后自学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出学生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3.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是生产一线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方案的落实依赖于企业的合作,教师应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设备资源和管理经验。同时,学生在项目学习操作实践中与企业结合,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能培养爱岗敬业、吃苦奉献、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竞争意识。这样既有利于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学生的培养模式,又有利于把专业的优势和教师的科研成果推向社会,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互动互利的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
  
  四、结语
  
  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多种能力培养策略,让学生人人参与教学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所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项目的完成过程,追求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即训练学生养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竞争和发展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项目教学法的实质,是使学生处在积极的、独立的地位,教师不是灌输学生知识,而是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不是“容器”,被动接受,而是“蜜蜂”,主动建构;不是教师“单兵作战”,而是联合行动。这与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社会和现代企业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一致的,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庆祝主编.职业学校校长培训模块集粹.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有关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汇报[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