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学君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一话题,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兴趣提高途径
  
  1.前言
  
  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树立学生的自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我在学校任教多年,对如何开展学校语文课的教学有着深刻的体验,认为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2.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对策研究
  
  2.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兴趣和爱好是第一老师,学生只有在感到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以此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语文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所有学生都有争取教师平等看待的心理,希望老师能够一视同仁,更希望老师不要疏远自己。老师的偏爱与偏见,常常会遭到学生的非议,导致学生瞧不起老师、厌恶老师。另外,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对老师充满喜爱,对生活充满激情。
  2.2与爱同行,为爱导航。
  教师要对教育事业和学生充满爱心,只有从这种爱出发,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满腔热情,精神饱满,以充满激情的活力去感染教育学生。“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爱得执着,爱得深沉。真爱是教师的真情投入,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教师的真情实感最容易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并借以赢得学生对教师的无比信赖。农村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不上城市的学生,衣着打扮也有点朴素,还有的同学纪律性不强,更不用说家长的重视程度了,有个别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上是不管不问。但是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不歧视,只要老师真心跟他们交朋友,我发现农村学校的学生更天真,更淳朴,他们很愿意跟老师交流,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
  2.3了解学生,熟识教材。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当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强,具有需要被尊重的心理需求,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要在教学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教学要有的放矢,教师首先要熟识教材,如果对教材不熟识,对教材没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怎么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去感悟、去理解呢?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要对教材非常“通”,非常“透”。其次是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及特长。了解了这些情况,可根据新教材总体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从以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来。
  2.4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中,要尽力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收集生活资料,帮助他们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和课外书,增加知识面和积累资料,为学习课文和作文奠定基础。比如上《沁园春・雪》时,我通过加述一些伟人的事迹,利用红军长征路过学校所在地的史实,发动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更多地了解这首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同时启发引导学生描述自己所经历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壮丽景色,感受大千世界的自然美。同时感悟伟人笔下的“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用词中恢宏的气势和壮美的意境来理解伟人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坚定的自信,使学生得到知识的收获和思想境界的升华。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以《故乡》一课为例,分析时我提问: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红润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绝,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闰土:“灰黄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了“木偶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同学们通过这些事例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2.5创设情境,导语激趣。
  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3.结语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为满足学生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这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钱威.语文教学艺术导论[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4.
  [2]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