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兴趣贯穿习作的始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 潇

  摘 要: 本文作者作为小组合作习作方式的实践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摸索之后,对合作作文教学中有关互动修改习作这一环节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并探讨了合作修改与修改兴趣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合作作文 兴趣 修改
  
  修改,作为习作的最后一环,对整个习作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常言道:“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往往是经过千锤百炼,再三斟酌修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随着习作教学的不断革新,习作修改已经从以往的教师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则冷眼旁观教师的“红色杰作”,很少“有”动于衷,甚至在眼前一晃而过的高耗低效的作文修改模式转变为学生自改、互改,大大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教学效率,也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评价负担。可以说,由于合作作文修改的出现,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得灵活多样,学生的习作兴趣变得逐渐浓厚,使师生、生生之间实现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式地融入到作文修改中去,让学生在主动有效的参与中提高写作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可见,在日常的小组合作修改作文中,对学生修改方法、过程和态度引领是必不可少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修改习作相当于二次习作,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小符号,大智慧
  
  通过对周围一些老师的习作教学的观摩,笔者发现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修改符号的使用似乎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都只重视习作内容修改得如何,很少会注意到在修改过程中修改符号的运用,以至于有些学生在学了修改符号之后,除了在回答一些要求明确的习题时会用修改符号外,基本很少接触修改符号,也不太能够正确使用。一次偶然的机会,使笔者充分认识到一个小小的修改符号,在修改习作时的巨大作用。
  在一次小组合作修改作文课上,一组同学的作文本吸引了我。在他们修改的一篇文章中,字里行间做满了各种记号,除了常见的波浪线、横线外,还有一些个性化的符号,比如在某些划波浪线的句子后面画着一个“放大镜”,某些划横线的句子后面画着一个“针筒”,此外,还有“笑脸”、“哭脸”、“手掌”,等等。仔细一问,原来这样做记号的小组不在少数。后来才知道,这些符号都是学生们自创的,而且各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放大镜”的意思是说“你观察得很仔细,写得很细致”;“针筒”的意思则是“这句话有毛病,要治一治”等,妙趣横生又不失实效。而且,学生们大多很喜欢这样来给同学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从这些看似不规范的符号中笔者得到了一点启示,既然学生们喜欢用符号来提出意见、表达想法,为什么不利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呢?既能巩固修改符号的正确使用,又能激发学生们修改作文的兴趣,不是“一举两得”吗?
  于是,在以后的合作修改作文时,笔者有意识地向学生们推荐日常修改作文时经常需要用到的修改符号,同时鼓励学生对这些符号在掌握的基础上作适当地改变,比如允许学生把这个符号划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或事物;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划这些符号,用颜色加符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心情等。甚至提出了“看谁划出的符号多”的口号,极大地刺激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的作文本上已不再是过去那样“清汤寡水”而是“五彩斑斓”了。而每次修改作文,气氛也变得很活跃。当然,为了使学生们不偏离正确掌握规范的符号这一原则,笔者总是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而这一做法,实践证明要比枯燥地单独讲解符号效果要好得多。
  
  二、齐“会诊”,共展示
  
  在修改作文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开展集体性的讲评。一般的讲评方式就是各小组推荐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或问题习作,大家共同赏析或探讨。而这却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许多学生展示自己习作的机会。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身边人的认同,学生也一样。只有当自己的劳动得到认可或赞许,内心的激情才会永不止息。否则,会变得逐渐失去积极性。
  以往的习作讲评,虽然在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合作得到了承认,但是最后的展示或者是成了少数人的舞台,或者是展示的习作过于“完美”,都是改过后重新誊写的文章,看不到学生修改的过程,这对学生而言无异于“抹杀他们的劳动过程”。
  于是,笔者在鼓励学生巧妙地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之后,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每个小组拥有自己的一块展示平台,或者是展板,或者是展台,把修改后的习作,与誊写完的习作一同展示出来,供大家点评和探讨。此举的好处在于,既能让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修改过程,取长补短,又能帮助同学指出修改过程中的缺陷,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尴尬。同时,被展示的同学也会因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成果得到了认可而信心倍增。这样一来,学生们对修改习作的态度也会更加认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请家长,“总动员”
  
  一直以来,家长对学生的监督、辅导是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点,那么对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一定有好处。然而,现在的很多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不太愿意主动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尤其是不会主动向父母展示自己的习作。因为在学生看来,那是自己的“隐私”。
  为此,笔者在日常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刻意安排学生向自己的父母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习作,并要求必须有父母的点评。同时,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们认真对待。
  由于是集体性的要求,而且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虽然学生们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完成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学生们也从修改习作中体会到了乐趣,而希望得到父母的赞赏,慢慢的,学生们变得主动起来。紧接着,笔者再以“谁的父母点评得好就可以加分”等手段,刺激学生们,这样一来,此项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了。
  因为深知要获得父母好的点评,自己首先就要修改得认真、细致,因此,无形中让父母点评成了促动学生认真修改习作的鞭策力,而好的点评可以得到加分,更是学生们认真修改的动力来源。学生们乐于修改,勤于修改,久而久之对修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水到渠成”了。
  基于合作学习的习作教学,还有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研究和实践,不论我们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也不论我们推行怎样的理念和思想,让学生乐学、想学,最后学会习作,是我们教师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兴趣,远比教给学生是什么重要得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