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探究能力相结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双梅
现代教育思想已愈来愈多地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的发展。本文就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们商讨。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利用实验及增设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钠时,除了做教材上的有关实验外,还可增设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投入钠的实验,并且使用投影,既直观,又好看。看到有趣的实验现象,学生的探究动机油然而生,疑问自然形成并想办法解决,实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得出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某些内容,直接地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再如,在做完浓稀HNO3与Cu反应实验后,如果教师仅提出反应中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NO2,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时思维易形成定势,是否可以进一步讨论一下硝酸浓度与还原产物之间的关系,设问学生是否可以得到N2O、NH+4等,从而使学生得出其规律,这样避免了思维的定势。
3.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学习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化学技术的成果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应该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化学教学应该综合:
(1)环境保护知识:如水质分析、食品检验、温室效应、层空洞,酸雨、汽车尾气、金属腐蚀与防护、土壤改良、三废利用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的现代意识。
(2)工农业生产:如三大合成材料、冶金、石油、煤、化工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揭示化学原理、生产过程、工业规范,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介绍新工艺新技术、展示未来世界化学科学的前景。如:评价一种工艺,可从下列观点中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①工艺先进吗?②生产条件如何,设备要求低,能耗低吗?③有无毒害污染,易防治吗?④考虑了变废为宝,资源的综合利用吗?⑤原料来源广吗?可再生吗?⑥工艺最短吗?⑦有副反应,转化率高,速度快吗?前四项主要是技术经济问题,后三者主要是化学原理因素。设置此类习题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理解化学的现实意义。
4.采用符合教材内容的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是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教师应不断变换教法,使兴趣产生迁移,形成新的兴趣,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例如:在讲授《硬水的软化》这一节时,我们首先向学生发问:1.什么是硬水、软水?2.硬水对人类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危害何在?3.怎样进行硬水软化?然后再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读书,分析教材内容。事实证明采用此法,本节课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知识掌握得相当好。知识不仅相互渗透,学法也相互渗透,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到不同的学习内容,具有不同的体味,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
二、创设愤悱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1.创设提问环境。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创设出能使学生愤悱的情境,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问,要会问,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这样使得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促使联想,对比思考,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让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
2.开放性探索――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实验关键是自主提出问题,有强烈的探索动机。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这一动机蕴藏着强大的内驱力和求知欲。教师的职责是创设情境、帮助引导,启发积极思维、帮助设计分析方案,查阅文献资料、补充设问和反问,以增加思维的深广度,使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索能顺利完成。因此自主探索实验的特点是:提出问题,限制方法,自定方案,实验探索,自寻结论。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上的重大进展与成就并不是由解决问题的人促成的,而是由提出问题的人在平常中看出异常而促成的,即“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而深化自主探索的特点是:正确提出问题,自主选定方法,独立创新实验,自主寻求结论。
三、指导检查,引导讨论,及时小结,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自己解决浅层问题。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了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可使学生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解决有争议的、有难度的问题,并能在这样的探究中找到乐趣。
化学学习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要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由于我们上课前不强调预习,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时,不会造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不会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
3.及时辅导、整理、小结,使小结成为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教师应指导学生整理、小结,归纳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2).
[2]中学化学.2002,(5).
[3]实验教学与仪器.200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