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德林
摘 要: 本文提出应根据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和小学英语的教学重点,从明确听力训练目的,培养听力兴趣;养成良好听力习惯,奠定语音语调基础;适当讲解语音知识,进行大量模仿训练;抓好发音教学,增强学习动力;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开口习惯;模拟真实语境,变换不同表达;比较文化差异,得体使用英语等方面,探究培养儿童英语初步听、说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 英语 听说能力
引言
小学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在初学阶段,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即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一、培养听的能力
(一)明确听力训练目的,培养听力兴趣爱好。
训练听的能力,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要结合学生语言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只有学生明确了听的目的,并有了听的愿望时,他们才能专心地听。课堂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下理解英语的方法。不要怕学生听不懂,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下,教师反复使用有关的课堂用语,学生就会逐渐明白。当学生借助手势等非语言手段听懂英语时,他们听的兴趣会愈加浓厚。
(二)养成良好听力习惯,奠定语音语调基础。
听力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听的任务,跟上正常的语速。听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要学会抓关键词,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继续听下去,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和句意。如果怕学生听不懂而放慢语速,甚至逐个词地读或说,这样对培养听力很不利。因为说或读得太慢,就会破坏语言的语音、语调。结果,学生反而听不懂用自然的语音语调和正常语速的英语了。《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小学生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了使儿童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教师应让学生多听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的录音。因为“小学3―6年级的学生处在9―12岁之间,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形式是模仿”。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坚持使用与课本配套的英语录音磁带,可行性、可操作性强,效果很好。
(三)适当讲解语音知识,进行大量模仿训练。
听力训练、测试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能识记的词汇量大于辨听的词汇量,他们经常听不出自己实际会拼写的单词,或只能听出几个零星的单词而无法听懂整个句子或短文。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语音知识不足,无法正确辨听句子的弱读、连读、不完全爆破、重音等普遍的语音现象。在小学高年级,除讲解这些语音知识外,教师还要尽量创设英语环境和情景,给儿童创造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让他们多听多说(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拓展到多读多写),仔细揣摩并掌握这些语音语调的特点,使儿童通过大量的感知、体验、模仿交流和模拟运用等实践活动形成初步的语感。英文歌曲就是一种极佳的语音知识练习素材,因为英文歌曲富有感情,节奏感强烈,可以提高英语听力的训练效果。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内外英文歌曲等资源,发挥其对语音训练的重要辅助作用。
二、培养说的能力
(一)抓好发音教学,增强学习动力。
专家认为,英语学习上的一大难点,就是它的读写不一,很难掌握它的语音,发音不好,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就会事半功倍,甚至劳而无功或形式僵化,费再大力也学不好英语。但是,能否学好英语语音的起始阶段,小学英语教学能否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直接决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程度的高低(张正东,2003:13)。二语习得著名专家王初明(2001:40)教授说,表面上看,发音只是整个外语学习的一部分,但初学阶段发音学的程度会影响后续的学习。究其深层原因,是自我形象、自信心、动机等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发音好的学生,除了令同学羡慕之外,还能够使学到的句型和单词很快上口,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王教授认为,易于学好发音是小学生的优势。初学外语,抓好发音训练不失为克服心理障碍的一剂良方。语言学家戚雨村(2003:4)指出,在已经开设外语的小学里,一定要让学生把发音学准,否则以后纠正起来比初学还要困难。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听、说、读、写训练上;要放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音、正确地听、说、读、写习惯和运用英语的习惯上……”
(二)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开口习惯。
1.抓住优势,鼓励大胆开口。儿童具有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和创造精神强等特点,这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然而,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等。要创设多样化、有趣味的交际场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多说英语,学了就用。学生说错时,不要立即纠正,因为那样会打断思路,干扰语流连贯性,更会使学生难堪,不敢开口。当然这不等于说有错不纠。可以在学生读完课文或回答问题之后,先肯定和表扬其优点,再请其他同学帮助找出错误,并予以纠正。对学生一时难以发现的,则由教师点拨,或直接指出。
2.面向全体,尊重每个学生。关爱班级里的三种特殊学生。(1)对一些胆子较小、语言领悟能力较弱或智力发育迟滞的学生,不能冷眼相待,教师要同样积极地期待,充分相信他们成功的可能性,用实际行动尊重每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谐的真切氛围。如在课堂提问、会话表演、说英语小韵文、唱英语歌曲等的时候,把机会优先让给他们,发挥其智力强项,使其体验成功,增强信心,从而精神愉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另外,还可以通过课外个别谈心和辅导,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跨越学习的畏惧、焦虑心理和自卑情绪,同时融洽师生关系。(2)对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意志力较差的,没有听懂对话,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的学生,须进行集中注意力训练,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听力训练。(3)对那些性格内向,不爱开口,怕说错了引起同学们的嘲讽的学生,一是分组学习时,应把他们与性格外向、乐于助人的学生进行组合,在互帮互助、民主宽容、和谐友善的氛围中发展个性,增强交际能力,克服焦虑心理;二是教他们学会用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表达方式代替所不熟悉的表达法。三是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和其它学科学习一样,要胆大心细,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反思,借鉴成功者学习策略,如此才能进步得更快。
(三)模拟真实语境,变换不同表达。
在目前学生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课堂是进行听、说训练最好的场所。为了培养学生真实语境中的交际能力,教师要通过视听、读等方式,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增强他们语言的分析加工能力,丰富英语词语的存储,促进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模拟语境,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同一个意思。如:某个学生没有听清而不能回答提问时,他就应该说:Pardon? I’m sorry.I can’t follow you.如果他听懂了,但不知道如何回答,就要说:What’s the English for...?或者说:I’m sorry.I don’t know.学会用不同的句式或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思想,既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又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趋近于真实的交际场景。在外语课堂上,无论是语言材料的讲解,还是用目标语开展的交际活动,其重要目的之一都是引起学生对某些重要的目标语语言形式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做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传统的外语课堂往往是通过机械操练的形式让学生记住这些语言形式。但由于这样的练习往往脱离现实的语境,过于枯燥乏味,甚至不符合学生外语能力发展的阶段需求,因此常常事倍功半(束定芳,2004:199)。
(四)比较文化差异,得体使用英语。
英语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但是,怎么用才能得体呢?除了考虑中西方风俗文化等的不同外,还需要娴熟的教学艺术技巧。这是个很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外语学习离不开对所学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了解。如果认为外语学习就是记单词,背语法,充其量再加上掌握听、说、读、写技能,那是不可能真正学好、用好外语的(陈琳、王蔷、程晓堂主编,2002:81)。忽略语言的文化功能,教学效果总不是十分理想。教学常用的句型和词汇时,可提前请学生搜集一些英美人的生活方式等文化背景知识,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教师随机补充介绍。比如受到夸奖时,中国人大部分会习惯地说:“哪里,我做得不好。”以表示谦虚。而英美人则会说:“Thank you.”以表示欣赏和感谢对方的夸奖。学习了句型“How old are you?”时,要提示学生,英美人(尤其是女性)不喜欢别人询问自己的年龄,而中国人基本不在乎。
结语
外语学习既是一门技能学习,也是磨砺意志、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侧重把听、说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英语理解与表达的形式。多让学生接触英语,如示范性的声像材料和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贴近学生英语水平的大量读物,以及体裁、题材及内容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英语信息视听输入量,通过有意义的句子或篇章的学习,通过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兴趣、形成语感和提高小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主编.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戚雨村.外语学习与语言学学习[J].外国语,2003,(6):1-5.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0):40-42.
[5]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张正东.小学英语教学的四点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1):1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