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程改革的新尝试:英语教学“三结合”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燕玲 潘永辉

  摘要: 本文介绍了语言教学与乐趣教学相结合、语言教学与艺术教学相结合、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方法,并获得了一点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到具体教学方法上的启示。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英语教学 三结合
  
  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具体地解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从大方面说,这个问题还关系到素质教育如何具体地开展,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具体环境中的具体落实。以笔者在农村、乡镇中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的“三结合”方法为例,我们可以获得一点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到具体教学方法上的启示。
  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与母语汉语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对一般中学生特别是受不利教学环境的制约的农村、乡镇中学生来说,要掌握好英语绝非易事。因此,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便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语言教学与乐趣教学相结合、语言教学与艺术教学相结合、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三结合”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语言教学与乐趣教学相结合
  
  单词的掌握是学好英语的前提,但单词教学往往表现为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常规的单词教学,一般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单调的方法用的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感到厌烦,甚至对单词记忆产生恐惧感。讨厌学习英语的学生,往往就是从讨厌记忆英语单词开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单词教学的趣味性与新颖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对学生心理世界进行各种各样的刺激。刺激的趣味性与新颖性,能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1]。满足学生求新猎奇的心理,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教具、模型、手势、故事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等教学手段,以便经常保持教学刺激的新颖性和有效性。一位教师在教学某些课文单词时,就运用了各种动物的模型:如为了让学生记住Snake这个单词,教师在带读之后,突然拿出一个Snake的道具,学生立刻惊叫了一声,随即大声而准确地读出了这个单词的发音。在教完单词之后,教师还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单词凭自己的想象串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而学生也就在自己的能力与兴趣范围内,充分调动各种心理机能开展学习,从而强化了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了对单词的记忆。这样,单词教学就不仅仅是单词教学,它还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欢声笑语,带来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带来了对学生各种心理机能的开拓。
  不仅英语单词教学要注意做到语言教学与乐趣教学相结合,其他教学内容也一样。例如为了让学生学好英语口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要求,扮演各种角色,进行各种对话,演绎各种故事情节,并且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去,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在师生们投入表演、观看表演、体会表演、评价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切身体验到语言运用的各种情境,懂得语言运用的各种技巧,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就这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四者合而为一,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英语学习在师生融洽无间的游戏氛围中、在笑声中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单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语言教学与艺术教学相结合
  
  英语课程改革应该借鉴语文教学、艺术教育的经验。
  比较一下语文教材与英语教材,我们会发现它们有不少相同之处:都有不少具有艺术性、趣味性的课文,语言优美,叙述生动,描写精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新的知识。比较一下语文教师与英语教师处理教材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不少不同之处:语文教师除了讲生词、语法之外,还会讲课文内容,会把学生带进一个艺术的世界;而英语教师除了讲单词、语法之外,很少会讲及课文的思想性、艺术性,整个英语课程仿佛就是学习单词、语法,而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文章的艺术性则全部被遗忘似的。比较一下语文课堂与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处境,我们会发现他们也有不少不同之处:语文课堂上学生常因为对课文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品味补偿了汉语语法学习的乏味,缓解了心理压力;而英语课堂上学生除了面对枯燥的单词、语法,基本上没有其他可口的精神食粮。
  语文与英语,一个是中国语言文学,一个是英美语言文学,同样是语言文学的教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原因很复杂:有汉语是母语而英语是外语的原因,有学生对不同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同的原因,有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有目前应试教育环境中英语考试侧重于单词、语法测试的原因。但也有英语教师自身对英语教学认识欠全面的原因,即仅把英语教学看作是对单词、语法、阅读理解等的教学,却很少让学生像学习语文那样品味英语文章的艺术性,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
  然而这一点学习乐趣与精神空间,却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一个动力。教师如果善于把语言教学与艺术教学结合起来,就会在英语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2”中Unit 4的Lesson 14时,就运用了语言教学与艺术教学相结合的方法。Lesson 14主要阐述了JiWei’s farm,在Lesson 14的教学中,当教师结合课文插图中的蓝天、白云、自由自在飞翔着的小鸟、连绵起伏的山峦、绿水、羊儿的叫声,还有那位正在悠闲垂钓的JiWei,通过准确、生动而富于启发性的语言,向学生展示了一幅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图景时,这些来自农村、乡镇的学生立刻被教师的描述所感染,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课。当教师讲完课文,要求学生复述时,他们居然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把课文复述出来,而且还能加上自己的感受:“I love this farm very much,and I hope I can live on a farm one day.”通过语言学习与艺术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就这样完完全全地融入到课文中去了。课堂教学也因此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不仅完成了语言知识的教学,还增加了学生的艺术乐趣,陶冶了学生的心灵世界。
  语言教学与艺术教学结合得好,会使一堂课上出意境。“所谓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指的是主体(观)与客体(观)之间一切矛盾的消除和相互间的充分融会,以及融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物(人)我无间、浑然一体的境界。引申到教学艺术中,意境指的就是教师之教、学生之学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四者之间矛盾的消除及由此而融铸出的一种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美的教学境界。一堂课有没有上出意境,其教育效果大大不同。没有意境的课,其作用仅在于传授了知识,但上出了意境的课,则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师生体会到了美,体会到了真善美的统一,体会到了知识、情感、德性浑然一体的教学高境界”。[2]可见,教师只有把课上出意境,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自觉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当今世界正在大踏步走向全球化。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的交流整合,也是文化的交流互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是文化发展的一个现实,应该让广大农村、乡镇的中学生明白这一点,这对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刺激作用。
  不同的语言是不同文化的产物,学习语言离不开学习语言所处的文化大背景。学生可能对单调的单词、语法学习不感兴趣,但会对外国文化感兴趣。通过向学生介绍外国文化背景,刺激他们了解异国他乡的心理,并由此刺激他们产生掌握外国语言文字工具的内在要求,进而使其自觉地搞好英语学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地向学生介绍外国人的生活习俗、礼仪文明、风土人情、节日庆典等,然后要求他们带着这些知识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甚至要求他们带着这些知识进入到对未来工作的预期中去,这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想了解外面世界的心理渴望,极大地刺激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总之,英语课程改革是一个需要我们灵活而又辩证地处理的问题。只要我们遵循教学规律,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世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把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盎然,乃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赖志奎.现代教学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第295页.
  [2]潘永辉.节奏、韵律、意境与教学艺术.现代语文,2006年第2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