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况 蕾

  摘要: 本文就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行了分析,着手从三个方面进行:澄清“学会学习”的模糊认识;明确“学会学习”的基本内涵;掌握“学会学习”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 “学会学习” 模糊认识 基本内涵 主要方式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不会学习,是当前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使学生难以摆脱学习负担重、学习效果差的现状,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澄清“学会学习”的模糊认识
  
  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对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把“想学”、“苦学”、“乐学”视同“会学”。
  1.“学会学习”不等于就是向别人学习。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学习,就向别人学习,向别人学习就是学会了学习。诚然,向别人学习,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会学习”,但“学会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向别人学习上,因为“学会学习”的过程,不是照抄照搬别人学习经验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不断自主内化来调节自己学习理念和学习行为的过程。
  2.“学会学习”不等于就是努力学习。不少师生在其潜意识中,把苦教苦学苦考甚至是蛮教蛮学蛮考看成是学习成功的“法宝”。当然,学习需要吃苦,但如果过于强调吃苦,苦吃多了就会变成痛苦,吃苦必须以科学为前提,学习成功不等于吃苦成功。如果把学习成功看成是“悬梁锥股”和“铁杵磨成针”的产物,那学习就是一件很可怕、很痛苦的事。教师要善于把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其“学会学习”的“突破口”,要让“学会学习”与学生的成长同行。
  3.“学会学习”不等于就是喜欢学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无不喜欢学习。喜欢学习的原因虽多种多样,但喜欢学习者不一定都懂得如何去科学学习和智慧学习。教师只有带领学生从“乐学”进入“会学”的境界,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学会学习”的真谛。
  
  二、明确“学会学习”的基本内涵
  
  “学会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云里雾里喊口号,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定要明确其具体含义。“学会学习”到底应学会什么?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及要求来说,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学会应考、学会记笔记、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会思维、学会想象、学会创新等。若从学生掌握通用型学习技能技巧的角度来看,教师主要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常言道: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学会学习”,关键在于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互动方式。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找到了受益终身的“点金术”,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方法很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呢?各种学习方法都有其最适宜的范围,不同年级、不同学段、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知识时,应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体验懂得:适合别人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行为中一种经常性、稳定性的活动方式。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叶圣陶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习惯种类多样,比如与认知有关的学习习惯就有:专心听讲的习惯,带着问题看书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爱动脑筋的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乐于自学的习惯等。教师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要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尽早培养和时时处处的反复训练,让学生能“习惯成自然”地学会学习和享受学习。
  3.懂得如何去科学用脑。首先,要知道大脑的一般运行规律。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生理节律运行存在共性和个性。比如,大多数人在一天中都存在4个用脑高效时间(清晨6―7时、上午8―10时、傍晚6―8时、睡前1―2小时),但具体到各人,用脑的最佳时间上又各不相同(可分为“百灵鸟型”、“猫头鹰型”和“混合型”)。其次,要运用好大脑的一般运行规律。比如,教师要指导学生每天在4个用脑高效时间有选择地记忆一些东西,如多要求那些“百灵鸟型”的学生在早晨去背课文、读外语等,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用脑效率。最后,要保护好大脑正常有序运转。学习不能长期无节制地打疲劳战,对大脑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适时进行“保养”,其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通过充足的睡眠或闭目养神进行“安静休息”;二是通过散步、打球等进行“活动休息”;三是通过更换文理科学习内容进行“交替休息”。同时,还要通过调节好学生的学习心态,使其大脑能长期保持较好的思维活性与活力。
  
  三、掌握“学会学习”的主要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怎样“学会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授指导式。教师通过开设学习指导课和专题讲座,向学生较为系统地传授一般学习原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指导课一般适用于起始年级。专题讲座应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进行,不要搞那种纯理论的讲解,要尽可能实话实说,否则就会成为空谈。
  2.学科渗透式。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类型、性格特征、思维特性和学科特点,适时地引导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用脑,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在语文课的识字教学中,当学生遇到生字时,教师不宜直接告诉学生生字的读音,而应指导学生自己去查字典。通过查字典,学生不仅知道了生字的部首、笔划、笔顺、拼音、读音和意思,更学会了识字的方法。
  3.经验交流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现身说法进行交流。比如,可定时在一个班级、一个年级或全校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或优秀学法报告会,或请优秀毕业生返校介绍他们成功的学习方法,这种方式由于一般是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学生往往感到可亲可信可学,对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很有好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