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基于新课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凯

  摘要: 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新课题,应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构建自学―辅导、问题―探究、案例―探讨、参与―活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课堂长期以来使用的主要是“讲解―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较多的学生比较迅速地、有效地接受较系统完整的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结构,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得到发挥,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认识过程的特点,对传授知识来讲,效率较高。但这种模式“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何构建基于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呢?
  
  一、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地理“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促进其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为:提出要求――独立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在教学策略上,一般先由教师提供自学材料及要求,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始终只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活动中给以启发指导,重讲要领、要点和关键,最后在教师辅导下,学生自行完成练习。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教学更加具有弹性和针对性。
  例如:人教版必修二“农业区位的选择”教学中,我首先提出自学要求: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除这些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这些问题的多数答案在教材中可以直接找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读书自学,边看书,边思考,边勾划重点,并试着归纳总结本节的知识结构图,形成系统知识网络,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待教师讲解、答疑。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避免了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的弊端。
  
  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地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围绕一定地理问题组织教学,强调提出问题和质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强调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来解决问题。其理论依据是:人们的认识是起于问题的发生。“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创设情境、产生疑难――确定问题、引发思考――运用材料、推理论证――展开讨论、寻求答案――进行评价、深化总结。
  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或者由教师提出,问题要有不确定性,能够引发思考,激活思维;(2)以学生讨论为主,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3)注意在论证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4)问题本身及其结论都可以是开放性的,不强求达成一致的结论等。
  人教版必修二中有“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煤城焦作出路何在”、“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等问题研究课题,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更牢固而深刻,而且使他们学会探索研究、迁移应用的方法,有利于培养钻研精神和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案例――探讨教学模式
  
  地理“案例―探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地理案例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其理论依据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学生直接参与发现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只有学生亲自动脑、动手,而不是被动地听讲,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有效的信息知识,并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能,积累学习的经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要对案例中的文字材料、图表资料进行辨析、判断、推理等过程来获取知识,掌握处理各种地理资料的方法,提高学习地理的能力。“案例―探讨”模式的操作程序上可分为:确定案例材料――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辨析材料、质疑验证――得出结论、总结提高。
  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要采取开放、民主的态度,要以学生为主体;(2)提倡对材料进行大胆质疑、比较和综合运用;(3)结论虽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探究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够把材料作为证据进行合理的论证;(4)注意把案例材料的研习与知识结构的建立联系起来等。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用整节课的时间进行案例资料的研习和探讨,也可以在一节课的某个阶段进行。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性和促进性的,是帮助学生克服研习时的困难,而不是代替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
  地理新教材中有丰富的案例材料,如,人教版必修一中有“太阳风暴袭击地球”、“黄河三角洲的发育”、“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等,为我们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前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也常常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四、参与――活动教学模式
  
  地理“参与―活动”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是学生自由度最大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校教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联系。教师先提出总的教学课题作为任务,学生在围绕这一课题的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开展模拟性、尝试性的探索和研究活动,最后由教师总结评论。“参与―活动”地理教学模式的程序为:提出课题――设计活动――收集材料――研究课题――总结评论。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使学生从比较被动的学习过渡到学会学习,对地理学习养成浓厚的兴趣和很强的独立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又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学生的意愿,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不仅有利于学生动机、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的进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只注重学习的结果,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知长智和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但这种模式的应用对教师的要求高,难度大,也用时较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性地使用。
  
  参考文献:
  [1]倪刚,滕春惠.中学地理教学模式初探.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05.
  [2]许瑛.地理教学模式探索.常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6期.
  [3]周跃平.课程改革与中学地理教学模式的变革.福建教学研究,2004,10.
  [4]杨娅娜,李晴.浅议地理教学模式改革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地理教育,2006,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