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语与汉语歧义现象简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小艳

  摘要: 歧义现象是许多语言中存在的重要现象。歧义研究可以考察表面相同的形式实质上的差异,进而使我们深化对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所以历来是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歧义就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歧义要与多义、模糊、笼统等相关概念区分开。在分析常见格式时,要从句法和语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 英语歧义 中文歧义 简析
  
  一、英语歧义现象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歧义的消除手段分自身消歧手段和人工手段。Kess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提出“语言无处不歧义”的理论。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不能不惊奇地发现普遍存在的语言歧义现象。)
  我们虽然不必极端地理解歧义的普遍性,但其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Kempson指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而英国Leech则将歧义定义为“……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会出现歧义(ambiguity)。不过,以上对于歧义的理解多把它局限于以词语、句子为单位的语言素材中,其实,在语言运用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于句子的语段和语篇中存在歧义现象。因此,笔者认为,我们不妨把歧义理解为“一个语言项目(包括词、句等)或一个语篇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含义的语言现象”。
  词汇歧义形形色色,这里只略举数例:
  a.Look out!There comes the train!(当心!火车来了!/看外面!火车来了!)
  b.They passed the notice in the dark.(他们在暗中传递着通知。/他们在黑暗中传递着通知。)
  c.He turned out a wounded soldier.(他赶走了一个受伤的士兵。/他原来是个伤兵。)
  这几个例子都是同形同音异义词(组)。有时,词(组)有本意和转义之别而造成歧解:
  a.We saw the light.(我们看见了灯。/我们明白了。)
  b.He is well-known for his long face.(他因脸长而著名。/他因常闷闷不乐而著称。)
  c.We were standing by the moment he lay low.(他伏下身那会儿我们就站在旁边。/他下葬那会儿我们就在旁边。)
  甚至有些词(组)的肯定与否定形式反而各有一解,如:
  a dress that is much worn(一种很流行的服装式样/一件穿旧了的衣服)但是:
  I want a cloth that will wear.
  I want a cloth that won’t wear.
  两句的意思是一样的,意思是:我要一种耐穿的衣料。之所以wear的意思变化无端,是因为它既有“磨损、穿破”的意思,又有“耐磨、耐穿”的意思。同样身兼相反两义的还有overlook(监视,查看;忽视,不看)等词。
  1.语音引起的蓄意歧义
  在利用语音制造蓄意歧义交际效果时,同音(形)异义词(组)(homonym)经常被用来进行有意识的巧妙安排。如flour(面粉)和flower(花朵),need(需要)和knead(揉面)等,他们发音相同,但意义各异,常常会使人产生误解。如一家健身房的广告是:
  We have courses to make grown men young and young men groan.
  这里就采用了蓄意歧义来制造幽默效果,因为grown(成年的)和groan(呻吟)是一对同音异义词,被巧妙地用在了同一个句子中,幽默油然而生。又如:
  “When does the baker follow his trade?”
  “Whenever he kneads the dough./needs the dough.”
  这里利用的是need和knead这一对同音异义词,并配上dough一词的多义(面团;钱),造成了两种解读方式:(1)当他揉面时;(2)当他需要钱时。这里蓄意歧义形成了双关来达到幽默效果。
  2.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
  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不仅产生于发音相同而意义相异的两个词,也产生于同一个词的两种不同意义,即一词多义。因此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必须由其语境来判断。语境不同,或语境不明,或故意弄得模模糊糊,多会产生双关或暗指这样的特殊交际效果。比如:
  “Fourth floor,please.”said the passenger to the elevator.
  “Here you are,son.”
  “How dare you call me son?”
  “I brought you up,didn’t I?”(我带你上来的,不是吗?/我把你养大的,不是吗?)
  因为英语中许多习语不能按其字面组成词的意思来解释,而是具有作为习语的特定含义,因此这也成了蓄意歧义的一种来源。又如:
  The American Dream does not come to those who fall asleep.
  这里的American Dream(美国幻梦)已成了一个特定词组,专指“人人都能追求富裕、自由,机会均等”,已经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而这句话又将dream和fall asleep对应起来,使其不仅具有幽默感,还带有警句色彩,耐人寻味。
  
  二、中文歧义
  
  歧义有主要由口语与书面的差别造成的,有主要由多义词造成的,还有由语言组合造成的。组合的歧义中又有语法组合的歧义和语义组合的歧义。我们的语言中当然也存在歧义现象,下面我们就略举几例来进行说明。
  (一)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如:
  1.“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二)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如:
  1.“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2.“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三)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如:
  1.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一说是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如果理解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那可真是件令人心碎的事。
  2.我叫他去。
  “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3.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下面是几个人命关天的句子。
  4.“咬死了猎人的狗”中的猎人和狗谁死谁活竟然难以分清。
  5.“鸡不吃了”,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这对于鸡先生抑或是鸡小姐来说可是生死攸关的。
  6.“鸟不打了”,是鸟不打架了还是人不打鸟了。鸟打架十分有趣,人打鸟那真要令好人心酸了。
  (四)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如:
  1.“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
  2.“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
  3.“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
  (五)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如:
  1.“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2.“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
  3.“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
  
  三、结语
  
  歧义现象是结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而生,跟踪歧义的触发、显露、消除和利用的全过程,会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是一个多层面、多因素相互协调有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体,语言的语音和文字形式之间有着微妙而复杂的联系,这种理解有利于我们树立全面、辩证的语言观,建立从整体上去把握语言的理念。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对其加以研究,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歧义研究是个大课题,其对于语言教学的意义非寥寥数言所能尽述,作为语言工作者和学习引导者的教师,更不应该忽视这一独特而不乏重要性的语言现象,在教学和科研中应积极地对其加以研究和利用。
  
  参考文献:
  [1]邱述德.英语歧义[M].商务印书馆,1998.
  [2]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J].外国语,1995,(1).
  [3]沈家煊.英语中的歧义类型[J].现代外语,198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