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倪菊珍
摘 要:兴趣爱好对于求知者来讲,有着非凡的意义。兴趣使个人的潜在智商得以大大开发与展现,兴趣是推动人类寻找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教师课堂上要善于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兴奋点,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一些教学双边活动,碰触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带动整堂课积极主动地推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 智商 内驱力 双边活动 兴奋点 事半功倍
伟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浓厚的兴趣爱好对于求知者来讲,有着非凡的意义。
古今中外许多实例告诉我们:兴趣能使个人的潜在智商得以大大开发与展现,牛顿、张衡、爱因斯坦、陈景润正是从小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兴趣是推动人类寻找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罗兰有句名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对于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智商,而是缺少积极兴趣的引导与培养。
且不谈其他方面,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两种体验留给我颇多思考:一种是沉闷的,几十双眼睛冷漠而无神地望着你,亦或是齐刷刷的头顶着你,在做笔记;另一种是活跃的,那跳动着的闪亮的眼睛,此起彼伏的讨论声、迫不及待而呈不规则状的举手姿势。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来自于教师课堂上是否找到了学生感兴趣的兴奋点,是否立足于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一些教学双边活动,碰触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带动整堂课积极主动地推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知道我所上的班级语文课的课堂表现情况,若泛泛而上,易造成沉闷无味的课堂气氛。如何从兴趣入手,使他们不讨厌语文课,甚至乐于上语文课,为此我在班内开展了“每日一话题”兴趣活动,实际情况如下:
星期一,定为“信息报道日”。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双休日之后,心里总有些话要告诉同学们,这些话可能是自己身边的新鲜事、有趣事,也可能是家里、街上、电视里获取的最新消息,都可以串结成一条条小消息,向全班同学发布。
星期二,定为“开心一刻日”。只要稍关注一下学生心理的老师就会发现,厌学的学生最喜欢星期五,不喜欢星期一、星期二,这两天他们苦恼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此,课堂上给他们2―3分钟,来一则富有哲理性的,带着睿智的幽默或笑话作为整堂课的开始,未尝不是一种轻松小插曲。
星期三,则是“自我充电日”。“自我充电”即教师这一天不布置语文作业,学生这一天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各类书籍,增加阅读量,拓宽视野,并为接下来的“演讲口才日”寻找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注:这个话题是有意义的,特别欢迎提出一些带有思辩性、社会性、普遍性的问题)。
星期四,是“演讲口才日”。在“自我充电日”基础上,引出一个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可以发言补充,丰富这个主题。
星期五,则是“成功露一手日”。我告诉同学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练就或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一技之长范围很广,包括音乐、绘画、书法、手工等等。没有一技之长,对个人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于是,星期五的语文课显得格外异彩纷呈,也产生了同学们眼中的绘画大王、幽默大师……在会心一笑的欣赏中步入我们的语文学习天地。
如此一星期,两星期,我们师生共同坚持,渐渐地同学们对于我的语文课显得格外喜欢,兴致也越来越浓。在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培养的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小自身边之事,大至国家大事,“自我充电日”更是让学生走出课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视野和外延,大大增加了知识的底蕴。
除了抓住学生心理特征,进行语文课堂学习形式变通外,在语文学习中融入一些竞赛性活动,也可以培养兴趣。因为从人的心理来看,对于那些能够比高低、评优劣、论先后的事情或活动,容易激发人的上进心,引起人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为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每日一话题”活动,我还为每一位学生用10分制进行打分,并最后算出总分,用不同评语反馈至“学生手册”上。将课堂情况和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通报给家长。于是几乎所有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了,连平时一些作业拖拉的同学也加入到了这项活动中。由此,对于每一堂语文课,作为教师,教而自信;作为学生,学而乐学,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总之,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我们找到了途径,并注意积极培养,就可以逐渐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