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教学,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晓妮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指出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必须贯穿语言教学的始终。笔者就高职学校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途径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语言 文化 内容 途径
培养高职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是高职外语教学的基本目的和重心。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董亚芬教授曾说,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由此可见,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一、语言与文化的冲突
在我国,朋友或熟人之间,甚至在列车上初次相见不久的同路人,都可以问对方是否结婚了、在哪儿工作、工资多少、多大年龄等问题。在同英美人交往中,很多中国学生经常不自觉地照搬自己的文化习惯,向对方提问涉及英美人的“私事”,使他们误认为中国人爱干涉他人的私事。这类问话在英语中称作direct questions。这类问话在英语国家几乎没有人这样发问。因为这会使被问者不悦,被问者会感到发问者粗鲁无礼,没有教养。文化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语言方面的错误更为严重,因为文化错误容易造成不愉快。
二、语言与文化的融合
由于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波利茨尔(Politzer)曾说,如果我们在教语言的同时而不教文化,那不过是在教那些毫无意义的文字符号或者那些让学生产生误解的文字符号而已。这句话听起来似乎略有偏激,但文化教学应融入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育学生不能只注意语言知识的学习,因为往往在交际过程中,“如何说”、“不说什么”有时比“说什么”更加重要。也就是说,学生要想得体地使用一门语言,既需学习语言结构规则,又要了解该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
三、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的内容
胡文仲先生(1988)曾经指出要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沉浸在目的语文化的氛围里,并同该族语使用者直接接触。然而,客观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外语使用者在本族文化的氛围内学习外文,很少有机会与外语使用者在一起,更不用说生活在其所属的文化氛围里了。那如何在外语教学中营造外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通过对比、阐明词汇的文化内涵
一个民族的语言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取向。很多词不仅有其本意,还有其文化意义。只了解词汇的本意,不了解其文化意义,就往往无法了解词句的某些真实意义。词汇的文化意义是学习外语的最大困难,掌握了文化意义也就是学习外语的最大收获。
2.突出具有英语文化特征的语法现象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合句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意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汉语则未必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毛泽东这句名言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连接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合为一体。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就是如此。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chinglish(中国式英语)是有帮助的。
3.话语及篇章组织结构的文化内涵
通常语言学家把口语称为话语,书面材料称为篇章。话语及篇章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黄远振 2003)因此,教师应通过比较和分析,阐明英语话语及篇章组织结构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4.强调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背景有很大区别。西方的传统追求欲望、进取、执着,崇尚自我,提倡个人奋斗,处处要体现自己与他人不同,愿意表现自己,希望成为众人之中心,从而体现个人价值。国人的传统讲究和为贵、忍为上、爱知足、讲中庸,视“谦虚”为美德,推崇集体的价值。差异之大显然不同。
5.阐明非语言信息的文化内涵和差异
东西方传统观念不同还体现在身体语言方面。西方人往往通过各种丰富和夸张的表情或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较亲密的人通过“拥抱”、“亲吻”等来表达问候或告别;而中国人在使用身体语言时则比较含蓄和注意分寸,一般通过握手来表达上述意思。文化教学不能独立与语言教学之外,力求避免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两张皮”现象,要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
四、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途径
1.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英语教材中大部分的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堂陈述的方式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或者通过“文化旁白”的方法在课堂上综合讲解相关的英语文化知识。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注重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习得语言学习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鼓励学生广度博览。引导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及各类文章、报刊、杂志时,留心和积累有关英美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并注意文化方面的细节。
3.课外活动与文化学习相结合,学习异国文化。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的,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来学习异国文化,积累文化知识,使之能够更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指导学生排演一些英语短剧,让其从中了解并体验异国风情,在一定程度上排除文化障碍。
教师还可通过开设讲座、举办沙龙以及鼓励学生和西方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实施文化导入,创造有利文化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文化敏感度,最终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外语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到语言与文化、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并积极地把文化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靳梅林.社会语言学与英语学习.南开大学出版社.
[2]郭成静.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科技咨询,2005年第12期.
[3]苗丽霞.论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宁波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