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篇衔接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尹珊珊

  摘 要:大多数篇章都是有机组织的整体,这种有机性主要通过有效的衔接手段来实现。本文介绍了语篇衔接理论,探讨了该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启示。提出将语篇衔接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语篇衔接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1. 引言
  
  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在大学英语四、六级及其它各项外语类考试中,阅读理解比分占得最大、难度最高。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引进了国外语言学理论,国内开始把文化因素、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等方法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本文重点讨论了由Halliday建立的语篇衔接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2. 语篇衔接理论
  
  所谓衔接(cohesion)是指语篇从整体上衔接在一起的基本事实,即人们运用一些特殊的写作手段,如指代、连接、列举、时间和地点状语等,把语篇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语篇研究的迅猛发展,语篇衔接理论应运而生。1962年,Halliday首次提出了衔接这一概念。1976年Halliday与其夫人Hason合作发表了《英语的衔接》一书,使衔接一词正式成为语言学术语而被广泛应用。
  关于衔接的类别,Halliday和Hason归纳为五种,即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下面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照应(reference)是指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做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英语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表示比较的词都可以在语篇中起到衔接作用。例如:
  Peter,peter,pumpkin eater,
  Had a wife and couldn’t keep her.
  He put her in a pumpkin shell
  And there he kept her very well.
  例句中的he和her分别照应前文中的Peter和his wife,形成衔接。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词来理解篇章的含义。
  省略(ellipsis)指把语篇中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是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语篇上下紧凑的一种语法手段。英语中常见的省略成分有名词、动词和小句。一般来说,一个句子中被省略的成分通常都可以从语境中找到。例如:
  A:Why didn’t you lend a spade?
  B:I hadn’t got any.
  在这里any相当于any spade,虽然在语法上讲它们都是必要的,但会话双方认为spade在语境中己经明了,不必再提出。双方的话语通过省略关系衔接成一个小的篇章。
  替代(substitution)是用一个替代词替代一个相应的成分。它与省略联系紧密。常用的替代词有one,do,same,so等。例如:
  A:If you’ve seen them so often,of course you know what they’re like.
  B:I believe so.
  对话中的so在此替代了前句中的“you know what they’re like”,避免了句子的累赘和重复。要理解含有替代形式的句子的意义,必须从上下文中寻找被替代的成分。
  连接(conjunction)是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的各种逻辑关系的手段。连接成分常常是一些表示增补、转折、因果、时间等关系的连词、副词或介词短语。连接使得篇章的句子或命题关系显性化。例如:
  She didn’t know the rules.
  Consequently she died.
  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是指通过语篇词汇的重复、近义、反义、上下义和同现等词汇手段来达到语篇语义的联系。它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例如:
  Nine-year-education for children is compulsory in USA. It is also required in China.
  例句中的compulsory和required通过词汇近义实现了句子间的语义衔接。
  所谓连贯(coherence)指的是语篇的思想结构必须能够反映一个连贯的事实或想象的外部世界。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主位推进模式。
  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的研究最早是由布拉格语言学派提出的,后来以Halliday为首的系统功能学派将其引入语篇功能研究中。所谓“主位”指的是已知信息,是信息的出发点,是与句子信息相关的主题;而“述位”指的是由主位发展而来的新信息,是句子的核心。语篇的句子是由主位和述位构成的,主位通常位于句子的首部,是作者所展示的信息的重点,而由这个信息所引起的新的话题则构成了句子的述位。读者可以通过语篇中的主述位的结构安排来了解作者的意图和语篇的重点。
  
  3. 语篇衔接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3.1 文化背景知识导入
  语言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语言功能及语篇理解的实现离不开语言外的社会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知识是文章的宏观语境,对语言外的关系意义层起连贯作用,对正确解读一篇文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理解语篇所需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或提供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打下基础。在阅读之前教师要提示语篇的文体和阅读该语篇的目的和方法,提示学生借助文章的标题、首尾段及相关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预测课文的梗概和主题。
  3.2 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
  文章是具有完整意义和情节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指导学生对常见的、典型的语篇结构加以分析,并对不同的篇章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技巧指导,培养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语篇的能力。如对于论说性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结构着手,区分出主题句、次主题句和细节,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信息。同时给他们讲授一些更详细的有关论说文语篇结构方面的知识,比如论说文的段落通常都含有表达中心思想的主题句,它通常出现在段落的第一句,有时也出现在最后一句,出现在段落中的情况也有,但比较少。论说文的结构一般都遵循三段式的写作手法,即开篇提出或陈述问题,中间用数据或观点支撑论点和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呈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出路,所以文章的首段和尾段至关重要。通过语篇结构分析,文章的内容框架和作者的思维脉络被提炼出来,学生对语篇结构、课文中心、作者观点有了宏观的把握,为后面深化和细化的理解扫清了障碍。
  3.3 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主位推进模式揭示了句际间的语义关系。如果我们把主位推进模式应用到语篇层面,我们就可以根据语篇中语句出现的先后顺序切分主位和述位,然后再按主位排列顺序理清作者的思路。这样我们就会明白作者究竟想说什么,如何展开话题,何时更换话题,到语篇结束时回答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当我们完成上述步骤以后,整个文章的内容就会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3.4 语言点分析和讲解
  语篇能力的培养,并不排斥对句子结构、短语和生词等语言现象的分析理解。在理清文章的宏观脉络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字词句层面作精细的分析。但是,这种分析和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孤立的,而是围绕语篇整体内容展开的。教师在讲解词汇前应先设计好有关的情景、话题等语境要素,引导学生利用语境线索,特别是语篇衔接手段,来推测生词的词义。利用近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线索、修饰语线索、标点符号线索、解释例证性线索,排除阅读中的生词障碍,促进学生对文章整体语篇的理解。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Halliday的语篇衔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语篇衔接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增强外语教学的趣味性,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理能力、语篇欣赏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d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1976.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