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护理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报告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的护理。对该院2008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5例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切口及造瘘口护理,控制感染,做好基础护理。对患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提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患儿的治愈率。
  【关键词】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 护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导致新生儿急腹症的常见原因,是一种极具威胁性的肠胃道疾病,临床表现:腹胀、呕吐、腹泻、便血,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NEC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早产、喂养不当与细菌异位、缺血后再灌损伤、炎性介质作用等是最危险的因素[1]。许多患儿入院时已经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期,对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例及时行外科处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外科手术通常包括腹腔穿刺引流,切除坏死或穿孔的肠段,再做肠造瘘或吻合术。2008年2月~2013年5月我们共收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5例,现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08年2月~2014年5月收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患儿5例,男3例,女2例,入院时年龄4-25天,均为术后1天入院。足月儿2例,早产儿1例(最小胎龄32周),过期产儿2例。患儿出生Apgar评分(1min):4~7分,出生Apgar评分(5min):7~8分。体重>2500g1例,<2500g4例。
  1.2 治疗
  全部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肠穿孔3例(其中穿孔部位在回肠2例,结肠1例)行单纯肠穿孔修补2例,肠切除肠吻合2例,肠造瘘1例。
  1.3 结果
  5例患儿中治愈4例,放弃治疗1例。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患儿手术完毕后由NICU护士亲自接患儿回病室,患儿入室时应立即观察麻醉是否苏醒,密切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同时注意病人的瞳孔及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静脉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渗液,输液(血)管道是否通畅,衔接是否牢固;引流管数量,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引流管固定是否牢固。每日定时称患儿体重,作为评估患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患儿有无脱水症状。
  2.2 切口的护理
  便于观察患儿切口,将患儿放置保温箱内保暖。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液、渗血,敷料固定是否良好,如切口敷料外观潮湿,应及时通知医生换药,并观察和记录渗出液的颜色、量,做好交接工作。固定尿布时应该避开切口敷料,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更换敷料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使患儿保持安静,当患儿哭闹时给予安慰奶嘴进行安慰,提高静脉穿刺时成功率,翻身及更换尿布时动作轻柔,减少患儿哭闹,避免切口裂开。
  2.3 造瘘口护理
  密切观察造口肠段有无回缩、出血、坏死等现象。造瘘早期患儿多处于辐射台或暖箱内,早期由于黏膜脆弱,会有较多黏膜出血,需给予生理盐水清洗造瘘口,一旦有大便排出需及时用棉签搽拭,盐水清洗,造瘘口局部涂络合碘消毒。由于造瘘口排便不定时,且肠液容易污染切口及娇嫩的皮肤形成皮炎,所以,早期可应用婴儿专用造瘘粉保护皮肤,皮肤糜烂时造瘘口周围需涂硼酸氧化锌膏;待患儿开始经口喂养,经造口排泄物增多时,采用一次性造口袋,造口袋开口间隙应测量瘘口大小后剪开,粘贴处应对准瘘口,与干燥皮肤平整粘贴,就不容易侧漏。小肠造口的并发症更高于结肠造口,成为小儿造口护理的难点[2]。新生儿因皮肤角化层较薄、皮下血管丰富、汗腺分泌旺盛,造口常建于切口之上,更容易发生皮肤溃烂或感染[3]。
  2.4 胃肠减压护理
  减轻腹部张力,胃肠减压是首选方法,胃肠减压管的放置时间根据病情决定,胃管妥善固定,经常检查,防止胃管扭曲、阻塞、脱落。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气味,24h更换负压吸引器一次,并做好标识,胃管隔日更换一次,各种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精确统计及记录24h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压管压力不宜过高,负压根据胎龄、日龄、体重不同,所使用的压力不同,一般用5ml注射器回抽净胃内容物,负压为 30~40mmhg。患儿持续禁食水,应加强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每日3次,如患儿口腔内分泌物多时要随时进行清洁。
  2.5 全静脉营养护理
  由于手术患儿长期禁食,肠道功能欠佳,为满足机体的需要,维护器官、组织细胞功能,完全依赖全静脉营养,采用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剂、维生素的混合液静脉输注,每天所需的液量是根据体重及日龄所计算出来的,合理安排每日所需液体的速度及顺序,保证每日补液能在24小时内匀速的泵入,液体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增加心脏及肺的负担,应根据患儿体重及日龄计算液体泵入的速度,必要时给予双通道泵入。由于疗程长,患儿又长期静点高渗性液体,注意保护血管,输液时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及液体外渗,及时处理。
  2.6 控制感染
  感染也是提高NEC救治率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中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以及院感监管,密切监测体温,加强空气、物体表面、新生儿用物、各类诊疗用物等的消毒隔离,注意手卫生[4],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家属沟通解释,患儿病情重,病程长,晚期NEC死亡率高,并发症多,造瘘口护理难度大,要主动与家属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定时向家属详细讲解治疗护理问题及患儿恢复近况,讲解成功治疗和护理的案例,以增强家属信心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2.7 出院指导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造瘘口的护理较复杂,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家长心理负担重,易产生焦虑情绪、失去耐心,护士应详细介绍疾病与健康知识宣教,消除家长的心里顾虑,树立信心,教会家长正确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和患儿病情恢复情况,嘱家长给患儿衣服要选择柔软、舒适,避免紧身衣裤,以免压迫、摩擦造口,影响血液循环。避免剧烈活动。
  3 小结
  早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确诊困难,缺乏准确可靠的辅助诊断指标,但此期却是保守治疗的最关键时期,因此,严密观察病情显得极其重要[5]。晚期病情危重,要严密观察呼吸、循环的变化,使胃肠减压通畅,切口及造瘘口周围保持清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有效地实施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德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34(6):444~447.
  [2]陈劫,张玉侠,顾莺等.新生儿回肠造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切口感染的护理[M].中华护理杂志,2012,8,47(8):739~740.
  [3]姚文英.两种健康教育模式在新生儿肠造瘘术后自理教育中的整合运用[M].全科护理,2010,8,8(8)下旬版(总第189期):2247~22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64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