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情绪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48h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并在出院前1d再做一次评价,比较两组SAS得分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得分为3733±7.83,对照组为52.86±11.29,两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绞痛等并发症的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情绪;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268-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CCU在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情绪的患者129例,将其中118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总分50分以上(含50分)者作为研究对象,39例女性,79例男性,平均年龄51.86±11.6岁;所有患者无智力障碍,可正常言语沟通;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
  1.2.1 焦虑评测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量表共包含20个自评项目,采用1-4分评分方法,1分表示没有或很少;2分表示时间比较少;3分表示时间比较多;4分表示大多数时间。患者入院48h以内采用SAS进行第一次测评调查,主管护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患者出院前1d再做第二次SAS测评,比较两组测评结果。患者如无法独立完成自评量表,则调查者对其一一说明,征得其同意后代为填写。
  1.2.2 心理干预:首先患者入院后及时处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前急救时间相对较短,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的评价也多凭第一印象,故急诊护士要采用热情主动的服务、沉着敏捷的动作、和蔼可亲的态度、娴熟的技能服务于患者,保证整个治疗流程的顺畅性,使得患者从第一印象即对其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
  其次,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在整个救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耐心解释自己所接受的治疗的作用,提高其在医生抢救过程的配合度。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视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预防、饮食控制、血脂控制、康复运动、起居养生等,并随时向患者家属通告病情,争取其配合与理解。
  再次,每日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注意察颜观色对其心理状况做出评估;耐心听取患者主诉,细心解答其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对患者多以安慰性、鼓励性的话语进行疏导;如发现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每日参加医疗查房,可起到促进医患关系的作用;向患者说明医疗措施的作用、药物治疗原理等,并尝试请患者自己参与决策。
  最后,采用心理暗示疗法。指导患者通过语言、视觉想象等方法诱导心理放松,并做深呼吸配合整体放松训练,一天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引导患者认识到心境平解、达观自信的好心态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提高其抵抗疾病的积极性;如患者病情允许,可适当收听广播或舒缓的音乐,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孤独感。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统计,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在个体面临潜在性威胁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使其产生痛苦的体验,且会对整个机体的生理平衡产生影响。如焦虑情绪持续时间长、反应过度,则会导致个体现出心理障碍,从而降低其机体调节功能及抵抗力。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会对其生命产生直接威胁,发作初期患者会出现气短、出汗甚至强烈的濒死感,从而导致其出现紧张、恐惧感;即使接受治疗后,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医源性限制、经济问题、自我概念等,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促使其产生焦虑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后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释放过多,加重心肌缺血、缺氧,一旦出现大面积心肌缺血导致致命性传导紊乱时,患者极易猝死。本研究表明,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支持性心理干预,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会明显缓解其焦虑情绪,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病机率。由此可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英,吴兰苗,周红.急诊手术患者焦虑对生命体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33(11):661-662
  [2] 徐俊冕.临床实用心理护理[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41;104
  [3] 廖新学,马虹,董呼钢,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并发症急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3,7(21):2934-2935
  [4] 顾柄权,王作军,董柯,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生化标志[J].中国临床康复,2013,7(27):3726-3727
  [5] 史大卓,马路.医学博士漫话冠心病[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71-3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712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