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对早期语言教育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指导和推动了早期语言教育的实践。本文阐述了几种重要的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并重点讨论了其对早期语言教育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关键期 儿童早期语言教育
儿童语言习得研究一直受到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儿童早期语言习得的状况体现了儿童早期思维发展和语言交际能力,并将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研究此问题,不仅有利于深入认识儿童习得语言的本质,也有利于为儿童语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有所启迪和帮助。
一 、儿童语言习得机制的重要理论
目前,心理学界和语言学界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三大流派:先天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知相互作用论。
(一) 先天决定论。先天决定论,其代表观点有转换生成语言学学派创始人乔姆斯(N. Chomsky)的 “天赋主义论”和勒纳伯格 (E. H. Lenneberg) 的自然成熟说。乔姆斯基提出的“天赋主义论”主要是从他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发展而来的,该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察到的事实:人类语言习得的过程并不是象鹦鹉学舌那样的机械模仿或受习惯的支配,而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儿童这种产生和理解无限多的新的句子的能力就是语言的创造性。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行为和语言习得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人的大脑中有一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 LAD),儿童正是通过这种内部的机制来掌握语言的,而这种机制是大脑结构中固有的。LAD使得一切正常儿童只要稍许接触语言材料,就能在短短几年之内习得母语。勒纳伯格 (E. H. Lenneberg) 以生物和神经生理学作为理论提出了自然成熟说,他认为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语言获得的决定因素,语言是人类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当大脑机能的成熟达到一种语言准备状态时,只要受到适当外在条件的激活就能使潜在的语言结构状态转变成现实的语言结构,语言能力就会显露。
(二)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习得的决定性影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F. Allport)提出了语言模仿说,他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的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新行为主义者布龙菲尔德(L. Bloomfield)用操作条件反射说明语言习得,强调环境因素,即当儿童习得语言时,当场受到的刺激和强化历程对语言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三)认知相互作用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过程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整套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而是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能不能独立于认知能力之外,语言得要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为基础,语言习得是非语言的认知基础上能动地建构起来的。从认知论的观点来看,儿童的语言能力不是先天就具有的,也不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它是儿童认知主体当前的认知机能与现实的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 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对儿童早期语言教育的启示
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指导和推动了儿童早期语言教育的实践工作。天赋主义观点强调语言天赋,重视儿童语言创造能力,提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行为主义观点注重后天教育与训练;认知相互作用观与社会相互作用观点都强调个体遗传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由此可见,对儿童进行早期语言教育有其理论依据且具可行性。
(一)重视儿童早期语言教育。儿童进行早期语言教育是必要且十分可行的,倘若儿童早期语言教育得不到足够重视,早期语言发展不良可能导致青少年期的学习障碍甚至终生智力水平低下。语言学家通过研究阅读困难儿童的个案史发现并证实,如果早期母子间正常的交谈被剥夺,那么儿童将难以获得良好的言语技能。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儿童早期的语言教育,遵循科学理论的指导,系统地对儿童进行语言学习教育,为其一生的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儿童语言“关键期”的教育 。根据语言习得“关键期”的观点,教育工作者及父母应及时在儿童母语习得的关键期内对儿童语言的发展给予适宜的指导和帮助,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如此以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过这个最佳时期,即使再加倍地努力教育也未必有希望的效果。语言习得“关键期”的观点对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具有指导意义。在有条件的地区,应较早地进行第二语言的教学,充分利用儿童习得的关键期,使儿童轻松地学好第二语言。
(三)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儿童早期语言教育的法方方面,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应采取科学的语言教育法方。比如,我们可以借鉴行为主义语言观的“强化、模仿、训练”不断刺激、强化儿童的言语行为,并以身作则,言语规范,做好儿童模仿的榜样。然而,单纯的语言训练是不够的,儿童的语言习得总是在社会交往中,从语音、语法、语义各方面获得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规则产生语言行为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应尽可能为儿童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提供充分的视觉语言、听觉语言的学习条件,丰富儿童的生活感受,如游戏活动、艺术欣赏、情感教育等等,将儿童的行动空间扩展到更加广阔的认知范围内。
(四)促进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相互作用。皮亚杰认为儿童语言习得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并且与认知同时发展。通过与事物的接触发现客体的特征, 通过与人的接触和对社会的理解, 儿童对所感知到的事物和社会现象依据其共性进行划分,使客观世界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加以把握,儿童的认知活动依赖于这个过程。在儿童早期语言教育中,各种认知活动尤其是早期识字、早期阅读有助于儿童去理解从实践中获得的表象与经验,使得记忆更鲜明,感觉更深刻。大量间接经验随时随地刺激儿童的直接感受,继而丰富的感受又极大提高了认知活动的兴趣、速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宝国 彭聃龄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2.李丹. 儿童发展心理学[M] .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3.许政媛. 儿童语言与认知(思维)发展的关系 [J] 心理学报,1994
作者介绍
王哲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助教 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201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