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992年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计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了口算能力,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口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计算技能之一。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其灵活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小学数学教学与课程改革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大量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现象,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当前农村小学口算教学的实际调查,对如何提升農村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做出了以下思考,以期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一、提升农村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性
口算能力是基础数学运算的基础,是学生后续学好数学的手段。无论是加、减、乘、除或开方、乘方等复杂的数学运算,都离不开20以内数的运算,而口算的练习正是从对10以内的数的理解和计算开始。通过大量的口算练习和尝试,学生逐渐形成了对数字的快速认知和反应,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数感,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运算速度。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也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水平快速发展的阶段,其认知加工有一个从一般到抽象、从抽象到一般的复杂过程,而口算训练也需要在心理上完成一个将对具体实物的感知转化为对数的认识的过程,通过口算训练,可以直接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工,促进学生心智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计算时,两个数字的总和在100位数内,不仅依赖学生良好的思维定式,还非常考验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只有当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快速反应,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口算能力的提升既是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数学综合素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从实践角度看,计算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农村孩子普遍自立较早,平时需要帮助父母买菜、做家务,如果没有良好的口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可能遇到种种困难。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更是如此,部分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孩子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而爷爷、奶奶自身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开销都无法计算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农村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口算能力,就能很好地帮助爷爷、奶奶解决常规的计算问题,共同应对生活中的困境。
二、教法研究是提升农村学生口算能力的前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口算教学非常重要。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存在着认为口算易教,从而不重视口算教法研究的误区。有的教师为了防止学生出错,对于很简单的口算题,也要求学生通过用笔算竖式进行计算,有较为明显的以笔算代替口算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小学生,使问题变得复杂化,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思维。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变得越来越依赖纸笔计算方式,导致“笔算化”的口算出现,直接削弱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还有部分教师以物品投影、卡片、练习纸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指导学生使用“视觉算术”的方法进行口算,这种方式极大地依赖学生的视觉,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烦感,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更有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多做就能熟记,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增加练习量,其结果是只重“量”而忽视了“质”的问题,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机械练习、盲目训练,忽视计算规律的使用和总结,最终事倍功半,影响了农村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
针对这些情况,我建议:第一,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正确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把“口算教学”与“笔算教学”区分开,不能为了防止学生出错而要求学生通过用笔算竖式计算简单的口算题。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其口算能力的提升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后才可以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将口算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运算原理,这样才能将各种算式消化吸收;第二,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要采用正确的评价机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了解学生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在评价时,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优化评价方法,拓宽评价渠道,打破单一的笔试评价方法,可以运用课堂竞争、计算竞争的方式进行评价。同时,要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及时纠正和引导学困生;第三,教师要精选训练内容,不搞题海战术。小学生要想真正提高口算能力,一定数量的练习必不可少,但教师应当把握好练习的“量”,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题的“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留意收集一些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题,在训练时再加一些有代表性的题,这种做法可能比单纯的题海训练更加有用。
三、学生改变自身观念是提升农村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中,农村学生不仅欠缺口算能力,对口算的兴趣也未能得到良好的培养,轻视口算题。甚至有学生认为口算好学,一听就会,多做练习就行。因此,在口算过程中,学生经常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看错题等原因造成计算错误。从不同的侧面表明,要想提升农村学生的口算能力,学生转变自身的观念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想我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练习的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才能使他们的热情最大化。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先设置“小猫要请客”的情景:“小猫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饼干,第一盒里有9块饼干,第二盒里有7块饼干,小猫一共准备了几块饼干?你能帮助小猫计算吗?”通过介绍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学生们会发现帮助小猫计算是很有趣的事情。此外,在组织练习时,教师应实施梯度练习策略,根据学生口算能力的不同程度,将成绩较好、综合程度有待提高的学生分为不同的梯度,练习的难度、数量和程度要因人而异。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方便提高各自的数学水平和学习效率,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能够保持较高的热情,自觉积极地参与学习。
四、家校资源是提升农村学生口算能力的必要保障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短缺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普遍不强,青年骨干教师较少;另一方面,农村小学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基础差,学校经费紧张,教学实验设施相对落后。另外,经常出现家庭教育质量不高的情况。
随着越来越多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因此难以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合力,共同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包括口算在内的数学能力和其他核心素养。
基于这种情况,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考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农村小学输送年轻、有活力的教师,并尽快加强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强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职后培养,让年轻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够服务农村小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当采用家校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鼓励、指导农村小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积极参与到学生口算的教学和训练中,让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意识到家庭才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发展。
即便是常年在外工作的父母,学校也应当与其保持联系,要求其定期给孩子打电话,与孩子交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健康,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农村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才能有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责任编辑 林 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6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