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所收治的70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取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应该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疏肝健脾方剂;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2..01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一种常见消化性疾病,虽不足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此种疾病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未深入了解该病发病机制,通常认为是精神心理、动力障碍因素作用,进而导致发病[1]。近几年,中医治疗胃病的报道较为常见,中医药优势也得到诸多患者及学者的认可[2],本研究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同样采取中医治疗,并通过对照试验法,探讨中医与西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差异,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所收治的70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8~62岁,平均(44.2±2.3)岁;病程3~11年,平均(7.93±1.24)年。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9~61岁,平均(44.7±2.1)岁;病程2~13年,平均(7.89±1.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取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药方:党参20 g,枳实、草蔻仁各15 g,白芍、柴胡、茯苓、炒白术、丹参、甘草、建曲各10 g,肉桂、黄连、吴茱萸各5 g。每天1剂,加水煎服,取汁300 mL,分早晚温服。1个疗程4周。
  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吗丁啉生产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剂型:片剂,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1片,一日3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雷尼替丁生产企业: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914,剂型:胶囊剂,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0 mg(一次1粒),一日2次。
  1.3 评价标准[3]
  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体征及症状基本消失,证候积分降低程度超过95%;有效:体征及症状有一定改善,证候积分有所下降,但不及治愈标准明显;无效:体征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研究组中,治愈患者19例,有效患者14例,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中,治愈患者10例,有效患者18例,无效患者7例,总有效率8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中医学认为该病主要症状是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反酸、烧心等,发病因素和情志失调、外邪内积、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等有关,主要发作病机是中焦气机不利,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证候进行理气解郁、祛瘀化痰、消食导滞等,进而达到补中益气、健运脾胃目的[4]。临床上对于肝郁脾虚型脾胃病采取西医治疗,主要是使用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临床常用药物史吗丁啉、甲氧氯普胺等,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想[5]。在中医治疗方面,采取中药疏肝健脾方剂可以疏肝健脾、抗菌消炎、活血解毒,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也充分说明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中药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应该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伟伟,王嘉嘉,何 璠.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08):130-133.
  [2] 梁婉桂.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0):78-79.
  [3] 冯 辉,卫 辉.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临床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04):906-908.
  [4] 史桂霞.疏肝健脾湯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Hp清除及胃黏膜修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01):63-64+66.
  [5] 窦志芳,张俊龙,阎川慧,陈燕清,范凯芳,何 姗.肝主疏泄促进脾胃运化作用机制研究的思考——疏肝健脾法论治肠易激综合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0):2206-2207.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2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