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手和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究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手和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手段,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治疗周期为两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上肢运动恢复状态和改良情况对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上肢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上肢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2..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45~87岁,平均62.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51~85岁,平均60.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患者本身意识需清醒,没有精神障碍和失语症,能够配合医生的检查和进行相关治疗。患者不具有多种并发症,没有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等,不患有其他影响上肢行动能力的疾病。此次研究经由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知晓并同意来进行。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与运动再学习、神经发育疗法、精细活动与协调活动训练、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以及功能性作业活动等有关。运动疗法每次进行的时间为半个小时,每周进行六次治疗,气泵治疗时间为二十分钟左右,每周进行五次。此外,还需要对脑卒中后遗症手和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抗痉挛训练,通过有效的运动和锻炼提高患者上肢肌肉的稳定性和关节灵活度,避免异常活动,提高对患者上部肢体的控制能力和活动能力。
  1.2.2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实验组患者在实行上述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辅助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方法,采用经皮点神经刺激治疗设备对患者进行运动神经刺激和相关穴位刺激。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保持仰卧位或者坐位,用酒精棉球对针灸位置处擦拭来完成局部位置消毒,消毒之后将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仪的正负电极分别放置到患者外关和手三里穴位处,对后遗症程度较轻的患者采取针灸模式,针灸频率为十赫兹左右,强度采取在患者忍受范围之内但是可以引起明显的肌肉抽动。每针灸穴位刺激五秒左右,需要休息三秒,脉冲宽度为四百微秒,刺激时间为半个小时。对于后遗症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相应降低针灸频率,大概频率范围在四赫兹左右,强度与上述选取强度相同,脉冲宽度为两百微秒,刺激时间为半个小时。
  1.3 评定方法
  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应用运动功能状态量表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用单因素方差进行组内比较,计数资料用x2检验,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结 论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MBI评分与MSS评分都比治疗之前有较大提高,但是实验组患者的MBI评分与M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3 讨 论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脑卒中发生的年龄越来越小,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安全。脑卒中往往伴随着肢体运动障碍,运动能力失调等后遗症,就当前来说,脑卒中后遗症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手和上肢运动能力的恢复。在日常生活中,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至穿衣吃饭,大至工作学习,都需要依靠手的活动来进行创造、学习和互动。双手是将大脑命令转变为实际行动的重要途径,当脑卒中后遗症造成手部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时,人们的正常生活会受到严重干扰,手的行为不再听大脑的“命令”,而变得麻木不受控制。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半年之后会进入后遗症期,在该期间患者的手功能恢复与上肢能力恢复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会出现抵抗排斥等情绪,影响患者的康复进展。
  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目前已经有较多的方法,近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是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临床治疗脑卒中疾病中已经有了很多相关的案例,根据案例分析可以得出电刺激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肢体痉挛情况,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轻患者骨骼和肌肉疼痛,扩大关节活动度等。中医理论认为阴阳失调是造成中风病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因为血脉不畅和气血失调等造成患者经脉阻塞,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表现为患者肢体运动障碍,半身不遂等。针刺电刺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肢体麻痹情况,提高患者肢体恢复速度。
  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把现代物理学电刺激治疗方法与传统的中医针灸理论结合到一起,通过用特征波长和频率的电流对穴位进行刺激,加快患者脑卒中肢体功能的恢复。该疗法充分结合了电刺激疗法与针灸疗法的优点,更为可控方面,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根据研究表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在经过两个月的低频经皮电刺激治疗方法之后,相比于傳统治疗方法来说患者日常生活运动能力恢复程度更大。传统的医学理论认为脑卒中之后经历的软瘫期主要表现为肌肉张力下降和肌肉力量减弱等。根据相关理论治疗方案,针灸治疗主要针对手足阳明经穴。从现代医学解剖学中来分析,手三里穴位处的主要肌肉包括旋后肌、短伸肌、桡侧腕长,外关穴下主要肌肉包括示指伸肌、指伸肌以及小指伸肌。
  最近这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原理进行分析,某些研究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加强抑制痉挛肌突出,影响牵张反射。也能够减弱抑制运动神经元,减少痉挛发生的概率,从而实现运动控制。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加强大脑的感觉输入,提高大脑对肢体的控制能力。本文对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相比常规疗法来说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久亮,等.脑卒中的中医传统病机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107-110.
  [2] 郑 薏,等.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2):217-221.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2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