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2+2项目教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2+2项目为教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在高校2+2项目背景下,中外文化不断交融与碰撞,这种多元化的文化在丰富学生体验的基础上,也会对课程内容、目标以及实施产生一定的阻碍,所以,高校2+2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注重对课程文化的塑造,产生具有批判性特色的文化形式。本文系统阐述了高校2+2项目教师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并且从问题、探讨以及分析中提升对教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力度。
  【关键词】高校2+2项目 教师 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194-02
  近年来,高校2+2项目蓬勃发展。教育部所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除了青海、宁夏以及西藏地区外,共有28个省、直辖市的高校中都设立了2+2项目。高校2+2项目对于中国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该项目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以及优势课程,实现高校教育活动国际化,在不断开放我国教育市场的基础上,也能够充分使用国际教育市场,实现学生对于不同层次教育活动的要求。高校2+2项目培养了更多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
  一、高校2+2项目教师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课堂文化环境的营造,在这种批判性课堂文化氛围下,学生汲取知识以后,会有意无意的将其放在所处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理解,此时,课堂就演变为一种文化载体而存在。此外,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按照自身所特有的思维模式对问题进行反思,假如学生能够辩证看待问题,对知识展开批判性的思考,那么学生借助课堂学习所产生的知识结构将会更加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课程并非知识传承文化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主体。课程不单单能够传递文化,同时也可以生成自身特有的文化。在一个缺少批判性文化的课堂体系当中,教师与学生通常将知识认作是不容置疑的真理,这些真理虽然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可是在共同文化背景下也难以和当前的社会产生猛烈的冲突,所以在传统课程当中,教师的批判性思维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容易被忽视。可是,在内容、目标以及过程等文化冲突尤为明显的高校2+2项目教学中,学生吸纳知识的能力不再像传统课程般流畅。所以,学生要在多文化以及跨文化的背景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不断的反思与理解,这种反思并不代表着传统知识的沦丧,而是一种更加广阔的知识获取。高校2+2项目课程所带来的多元文化在时间、内容与目标等层面体现出了不同文化当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这种矛盾假如可以得到合理化的处理,那么就能够帮助学生为全球性竞争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做足准备。
  二、教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问题中蕴含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重点应该放在“批判”上。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暗示、问题、假设、推理、实验的步骤探索问題。首先,要设定一个真实情境,然后从内部发现某个真实问题,将其作为批判性思维产生的刺激物,然后注重对资料的收集,并对问题进行仔细的观察,深入的理解该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最终方法,最后,将自身的想法应用于问题解决过程中,探究方法是否有效。所以,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对于科研有着强烈的愿望,对于教学工作有着浓厚兴趣,希望在专业共同体内实现分享合作,承诺愿意积极参与到共同体科研活动当中的教师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组织内的成员可以采用面对面的形式,也可以采用网络形式共同阅读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相关教材,拟定批判性阅读问题清单,理清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认识误区,对教学实践工作提出相关问题。
  (二)探讨中养成批判性思维
  想要培养教师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培养教师对于外界知识的接收、分析以及总结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创造多元化的思维环境使得教师之间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以及有效的交流,从而提升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同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思维模式、智慧水平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本身就是宝贵的资源。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共同体的形式,实现知识的共享、经验互补以及思维的碰撞,从而形成全新的思想,完善传统观念,有助于实现学习目标以及提升专业智慧。共同体活动能够完成教师知识重构与问题争论的多变互动,调动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积极的投入其中,发挥个体的聪明才智,培养求异思维。在这种协作与互动的过程中,在问题探讨、信息交流以及成果分享的活动中,发展能力、增长知识,有效培养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与此同时,批判性思维也能够在思维碰撞的同时,慢慢培养起来。
  (三)分析中探求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推理与逻辑能力,这也是评判批判性思维培养效果的关键指标。教师之间可以分享信息与见解,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并且和同伴之间进行协商,呈现出相互依赖,共同承担责任的合作性活动。此外,教师互动能够将个人难题转变为共同难题,从而有效解决个人困境,形成实践创新以及个人智慧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每个教师不单单是教员,同时也是学员,在互教互学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同时也能够实现对零散知识的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最终完成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沈萍,苏梅涓.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提问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凯里学院学报, 2014(2):170-171.
  [2]鲁蕾.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0):132-134.
  [3]吴新红,吴新丽,禹逸群.论英语专业学生“渗透式”批判性思维培养——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例[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143-145.
  作者简介:
  何昕颖(1986.11-),女,汉族,湖北人,澳门科技大学博士在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助教,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
  高永端(1982.6-),女,汉族,河南人,南开大学博士在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讲师,研究方向:人才测评、跨文化管理。
  张爽(1987.10-),女,汉族,河北人,硕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务处教改研究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1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