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是人们研究语言规律、了解文字特点,传承文化形态,形成文化烙印的统称。经过历史的长期筛选,语文已形成特色文化网络,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的生活习惯,彰显着人们的文化修养。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一直以来担任高中语文教师的职责。从教学的角度看语文阅读,研究学习的程度深入,越能体会到语文阅读的深邃悠远。同时,语文阅读也在激励笔者不断探索,精益求精。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可以看到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其中的文字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字字珠玑,使人受益匪浅。不可否认,在指导学生高中语文阅读时,笔者遇到不少困难,诸如文言文晦涩艰深、科技文难以理清文章中心,散文文章难以理解文章深意等。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过程中,笔者边教学边总结,下面就是笔者围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所展开的教学策略探究。
  一、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借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身为语文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时以学生的思维水平为基准,结合文中展示的具体内容为依托,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此一来,教师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祝福》一文时,教师为学生设计品读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1)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结构将文章划分结构,并陈述大意。(2)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如此写作的优点是什么?(3)开篇两段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手法是什么?这样描写有何优点?(4)划出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提取关键词,然后比较并分析其形象变化。(5)作者描写祥林嫂的不幸,她周围的人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作者是如何进行深刻描写的?通过教师连续的设疑,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章内容,对小说人物深度剖析。学生在阅读中既能够获得知识的理解,又能够领悟到鲁迅先生看似平淡的叙述背后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使得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二、深度挖掘阅读资源,拓宽学生阅读广度
  语文中蕴含的知识博大精深,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时候,不能要求小说局限在课文内容的方寸天地。因为,毕竟教材选取的内容有限,只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少量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课外的阅读资源,不断拓宽学生阅读的知识面,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字阅读量。
  例如,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其中文章部分内容相对晦涩难懂。因此,学生对学习该文章并没有太大兴趣,所以教师就引导学生集体观看电视剧《红楼梦》,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影视资料。学生从多个层次细致感受,体会到电视剧作品中的黛玉形象,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再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雷雨》一文时,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电影版的《雷雨》,使学生体会不同作品中周朴园的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激变的戏剧张力。找到悲剧产生的根本,在对比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理解能力。通过学生从多渠道了解作品,从多层次来解析人物,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了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精髓。
  三、明确主题合理筛选,有效运用群文阅读
  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模式,日益走进了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与传统的单篇精讲式的教学模式不同,群文阅读指的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来选取一组文章,并围绕主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并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其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素养,亦或是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个丰富的、系统的群文库,进而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创造一个必要前提。
  例如,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的流逝、月的盈亏交代出了變与不变的哲思,传达豁达乐观情怀。笔者借机选取《兰亭集序》和《游褒禅山记》两篇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三篇文章的思想一定程度有共通之处,都是作者面对眼前的美好事物,对人自身生命生发的哲思,且都在向世人传达积极乐观的态度。其中包含细微的不同,苏轼面对无限自然和有限生活矛盾时,提出把有限生命放诸无限自然中的哲理思辨;王安石的思想中却体现出改革家的智慧与气魄,面对变法受到的重重险阻,有勇气与洒脱之风。通过将相同主题的文本有机整合,使学生对情、景、理交融的写作手法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文本背后所蕴含的哲学理念,从而有利于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特点和阅读教学实际为根本,积极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将阅读教学发散思维、陶冶性情、提升修养的功能与价值切实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任生军.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32):36.
  [2] 赵发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59-61.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特殊教育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7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