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思维导图是教师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本身的特点能够很好地与高中地理学科的需求相适应,因此,许多高中地理教师正在探究将思维导图灵活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途径。本文将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出发,简要阐述使用思维导图的原则,最后介绍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 教学工具
  高中地理内容具有系统性强,知识点分散的特点,作为记忆性、应用性强的一门学科,分散的知识点无疑提升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将分散的知识体系化、结构化、序列化,学生记忆的难度便会降低,学生只有牢固记忆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地理学习的效率才会明显提升,才能实现提高综合思维,提升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东尼·博赞所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使用思维导图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学会整理所学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它既可呈现知识网络,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科学的宏观的认识。高中地理学科知识涉及范围广,知识点也比较分散,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并不是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的,如果学生能够找到这些知识点的共性,并以这一共性为依据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地理知识便会由分散变得有序。且在思维导图中不仅有文字描述,还可以穿插图形、表格等内容补充说明知识点,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印象。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原则
  1.教材为主,兼顾开放性的原则
  思维导图的内容应当以教材内容为主,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应当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服务,而不能脱离教材内容随意发挥。但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地理思维禁锢在地理课本上,在使用思维导图时,教师应当兼顾开放性原则,即在思维导图中融入一些与课内知识有关的课外知识,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此外,在开放性原则的指导下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不应当过分干预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如此,教师才能通过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从而给出更加有效的学习建议。
  2.导图结构简洁、内容凝练的原则
  思维导图的特点之一是结构简洁、内容凝练,这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应当遵循的原则。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把握思维导图的特点,在课上引导学生将课本内容全面展现在思维导图中,过于繁琐、复杂,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教学方法。过度重视课本细节之处会导致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看起来十分混乱,无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1.规定主题,提升课前预习效率
  规定主题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为了鼓励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兼顾以课本为主和开放性原则。
  如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课时,如果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制作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学生的思维可能会局限在具体的某类交通工具的作用、优势等内容上,但这部分内容只是本节课的一个分支,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展预习活动很容易忽略课本中的其它内容,从而导致预习效果不佳。为使学生能够全面预习课本知识,教师应当给学生具体的预习主题,如本课的主题是《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这一主题可以分解出四个分支:《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分影响》、《五种主要方式》。如果本班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给主题及其分支组织自己的思维,制作相应思维导图。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学习,然后将不同小组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合并起来,以此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解决疑惑,加速课堂进程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便是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疑惑的过程,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如下疑惑:“这个知识点应该放在哪个分支上比较合适?本节课有多个重要知识点,哪些知识点可以合并成一个主题?”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铅笔标记自己疑惑的点并在课上提出来。
  以《地球上的大气》一节为例,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主要的知识点有:大气的垂直分层、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环流与气候、天气系统、气候变化,这几个主要知识点中,“气候变化”与“气候”看起来非常相似,学生可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要将这两个知识点分成两个分支而不是将它们合并起来?”在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两个部分的具体内容进行解答,通过教师的解答,学生会对课本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更深的理解。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并认为这两个部分可以合并成一个主题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征询学生的意见,适当调整教学方案。
  3.理清结构,课后巩固知识
  课后巩固知识环节与预习环节对思维导图的需求是不同的,预习环节重视各部分知识的细节之处,课后巩固知识环节则更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学生在课后巩固知识环节可以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开展“填充式”学习,即通过思维导图的结构补充相关细节,“由面到点”丰富知识内容。针对一些理解难度小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合理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自己制定相应课题,围绕自己所想的课题开展讨论活动。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开拓新的思维方式,如在课上以课本结构为逻辑线制作思维导图,在学生熟悉知识后,教师则可以根据本节课与之前所学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結语
  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实施,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识图、绘图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了学科素养的提升。总之,思维导图作为有效的教学工具已经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被广泛应用。教师和学生应当坚持用开放性的思维看待这一教学工具并结合其它学校的先进经验合理使用它,使之成为服务于地理教学的最佳教学工具。
  参考文献
  [1]王静.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3):60.
  [2]张婉莹.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知识建构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黄文展.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8(16):73.
  [4]杨春.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8(04):173.
  [5]许小林.探究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06):32-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