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生的潜能是无可限量的,而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一直都是小学数的重点和难点。”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活动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广大教师共同探讨和研究。要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要先从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分析、注意细节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创设情景 认真审题 认真分析 注意细节
  一、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要让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用数学的观念去观察生活,想生活,得到数学信息,形成良好的数感和数学意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也就加深了。
  1.创设合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注重将教学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创设出合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上数学的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不仅要在流畅幽默的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工整清洁的板书、合理恰当的教学顺序的安排等各个方面上下功夫,更需要创设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激发他们关注生活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也只有会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生活。
  案例:西师版二年级下册83页例4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1)情景引入:植树节到了,第1小组的同学与第2小组的同学又来比赛植树了。第1小组植了7棵树,第2小组说你们太差劲了,我们是你们的3倍。
  (2)提出问题:第二小组真的很优秀吗?他们究竟植了多少棵树呢?你是怎么想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3)这时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鼓励学生用画图形来表示出第1小组树木的多少,再引导学生画出3倍树木的多少。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学生会感兴趣,同时用画图形的方式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2.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加强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解决问题多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通过一些练习发现学生缺乏对生活常识的了解,例如有一道解决问题“以下的商品按半价出售”好多小孩就不知道半價什么意思,导致了在做这道题目时就比较被动,无从下手。还有的学生生活经历太少做题时找不到方法。比如买一套衣服要80元,买了20套衣服要多少元?有的同学就用80+20来进行计算。还有同学不知道一套衣服指的上衣和裤子一起。他认为就指的是上衣;这些都是因为孩子们接触生活太少了,我们要鼓励家长多让孩子接触生活。
  平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可以根据所教知识经常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应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养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在每次作业、考试中,我们总会遗憾的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把题重新读一读,或者让学生重新再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往往,我们说学生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其实是不是粗心呢?这是学生审题能力差!审题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更需要学生的良好读题习惯。
  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发挥好榜样的作用;重视带领学生先读—-再析—后复述。
  1.认真读题
  读懂题意,一定要准确理解题意。很多同学做题时没有认真读题,只是用眼睛扫一遍,认为是他平时见过的问题,就开始答题。其实很多时候题的意思与要求早就发生了变化。为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读题的好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求学生慢慢读题,并且要读出声音。用手指读也行做到不漏读、不添字,认真读懂题意。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如果读错漏了题的意思就完全变了。比如:一年级有学生45人,二年级有学生48人,三年级学生人数是一年级和二年级和的2倍,求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很多同学读这个题时,想当然的就认为是求三年级的人数,就把‘个’给读掉了。那么做出来的结果就是错的了。
  2.认真分析,准确理解题意。
  认真分析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学生只有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仔细分析的好习惯,才能准确理解题意。为了能把学生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可以让学生将读题中重要的字词划出来。
  案例:西师版三年级上册51页例题1
  我们年级有95人,每桌坐8人。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对于这个问题的重点就是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这里就要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要至少呢?至少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都有桌子坐。
  3.复述题意
  复述题意就是用自己的话将题的意思和要求说一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准确的了解题意,老师也能知道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1.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与指导
  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分析出问题当中的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之间、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再来解决问题。问题情景中处了我们通常用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单价与总价、平均数与总数等常见的数学模型进行概括外,还有一些需要我们多次再实际情景中概括和总结。
  案例:西师版四年级上册51页例题2李叔叔再果园里摘了91箱桃,每箱能卖198元。这些桃大约能卖多少元?让学生分析这道题中的关系量,这些关系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分析出91箱是桃的数量,每箱198元的桃的单价,要求的是桃的总价。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来列出算式求解。
  (二)引导学生表述解题的思路
  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重要方式,能促进学生从直观感知上升到数学理解。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解题过程,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或者用根据什么我们可以知道什么等语言来表达我们的解题思路;也允许学生用大胆的猜想来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案列;西师版三年级下册13页例题1每所学校的同学都站了4列,每列18人。参加训练的22所学校共有多少人?对于这道题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和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思路一:先求一所学校有多少人,再求22所学校一共有多少人。思路二:先求22所学校有多少列,再求22所学校一共有多少人。一定要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解题的思路,鼓励方法的多样化。
  四、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细节
  像单位不统一、隐藏条件、多余条件等都是学生审题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地方,也是学生应该注意的细节。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要多加引导,要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案例:西师版三年级上册例题4有5吨小麦,运走2000千克,还剩多少吨小麦?
  这个题利用原来有的小麦减去运走的小麦就是剩下的小麦,很多同学这样思考也这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就是单位不统一,要特别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他们的印象;知道要解决问题前应该看一看题中的单位是否统一。
  总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并进行适时适当有效的练习,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抓好以上几个方面,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能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175.htm